![]()
桃园古槐 记者 张晓玲 摄
一株老槐树,静立北门口,遥望黄河水,低语话乡愁。
这株老槐树,生长于华阴市罗敷镇桃园村。据村中长者说,他们村的人于北宋末年自山西大槐树下南迁至此,为寄乡思,植下此树。历经756载风雨,昔时幼苗已蔚然成荫。
深秋时节,记者沿着一条短坡上行,左侧是村落,右侧为广场。坡沿砌着几字形青灰色矮墙,仿若古城墙。古槐矗立坡顶,四周环以几字形白色围栏。
驻足南望,秦岭之下,一条南北巷道尽收眼底,此即“一道巷”。古槐枝叶南展,越过坡路,探至屋墙边。北望,巷道高出广场一人有余,枝叶越过矮墙,向前伸展、垂悬于空,枝头缀着点点黄色槐花、串串绿色槐角。
树下有个碌碡,可供人歇息。围挡、矮墙亦成歇脚处。夏日,人们在此纳凉;冬日,人们于此晒太阳。桃园与槐树的往事,便在这光影间代代相传。
昔年,此地有姚、苏、郑3家富户。姚家活计常至深夜,苏家活计通宵达旦,郑家更是耗尽人力方休,故有“姚半夜,苏点灯,见了郑家肚子疼”的民谣至今流传,道尽当年劳作之艰辛。
秦岭山麓土瘠地薄。初迁至此,种农作物,农作物不生长,种其他作物,也没有收成,只有桃树种成了,于是便有了桃树园,也便有了桃园村。
桃园村形如簸箕,北宽南窄,拥有四个南北走向的巷道:一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一道巷因其北头东侧有座老爷庙,故此又被称为“庙前巷”。村子四周建有城墙,设有南北两个城门。城门厚实坚固,北城门的西侧还有门洞,可以住人。古槐便位于北城门之外,其南侧还有座照壁,恰好挡在北城门前,使得整个村庄显得格外严实。如今,城墙、照壁、老爷庙虽已不复存在,但“看古槐,进城门,到老爷庙”的说法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据资料显示,古槐高14米,胸围3.89米。走近细看,古槐北侧有个深洞。年轻人席宾说,在村民心中,古树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旧时若生男丁,百日时先将银项圈或长命锁放置树洞,再取出给孩子佩戴,祈佑安康。同时,将一件小肚兜等贴身衣物以及一缕头发放入树洞,等到12岁时再剪一缕头发放入,寓意着孩子与树同生共长。
一道巷内,90岁的郭润生说:“我小的时候,老槐树就这么粗壮,到现在还是这么粗壮。不过,这两年它长得更加旺盛了。”
77岁的屈随虎回忆起儿时在老槐树下玩占堡、攻城游戏的欢乐时光。言谈间,他轻唱起童谣:“急急令,打马城,马城开,叫谁来,叫他来……”
古槐,见证着沧桑变迁。明朝大地震时,古槐被震得向西北方向倾斜;民国时期闹饥荒,郑家人在古槐下施粥,救济村人与过客;在广场演大戏时,人们坐于古槐两侧台子观看,热闹非凡。如今,人们在广场打社火、扭秧歌、看电影……
古槐,承载着绵长的乡愁,封存着温厚的记忆,鲜活如初,美好依旧。(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董献军 张晓玲 通讯员 郭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