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队征兵,每年都不会固定,但每个军级单位,每年征兵的地区都是由大军区军务部门划分好的,一般每年的征兵区域不超过四到五个省。而且规定本地区的新兵多征招一些,避免长途运输,铁路过于拥挤。
像福建部队,每年征兵规定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兵源不征。主要兵源集中在华东和华北一带,像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还有就是福建。
每个征兵季一般只在几个省征兵。像山东兵几乎年年招,福建兵也是每年招收不少,其它省份随机招。像我参军的1972年冬季征兵,除了福建兵,还有山东、江西、湖北兵。
一般一个省只挑一个县征兵,1972年征兵湖北是随县的,山东是烟台的,江西是抚州的,福建是武平的。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新兵来到连队,一个县的新兵原来基本不认识或不太熟,一起当兵后就成了老乡,熟络起来后业余时间就整天泡在一起了。
新兵连连长最烦一个地区的老乡兵聚集在一起,聊家乡事,说家乡话,讲家乡俗骂。他在大会上反复说,要搞五湖四海,不能搞老乡小圈子。他还强调,在公众场合,不许说土话(家乡方言),要讲普通话。他最后还丢下一句话,把新兵们吓着了。“我们都是通信兵,要说标准普通话;谁要老说土话,分配时就不能当话务员和报务员,只能当驾线员”(吓唬)。一听说讲家乡话只能当架线员,都噤若寒蝉。从此,新兵们对说家乡话讳莫如深,除了老乡们在一起侃大山说家乡话,其余场合都说普通话。
部队老乡观念根深蒂固,老乡之间产生默契是家常便饭,同年兵是这样,不同年的兵也会这样。战士与战士之间这样,干部与战士之间也这样。在一些诸如入党、培训、上学、退伍和提干等等问题上 ,老乡之间的地域观念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做很多事儿不是靠经济关系,而是靠人际关系。老乡关系,自然就成了最好的人际关系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