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5岁的徐先生最近算是把 "爱情骗局" 和 "盲盒套路" 一起体验了个遍。原本想在婚恋平台找个靠谱对象,结果不仅没牵到姑娘的手,还倒贴 1656 元买了堆塑料小人,最后微信里只剩个红色感叹号 —— 这波操作属实比拆隐藏款还刺激。
![]()
故事得从 9 月底说起,徐先生在号称 "高知专属、审核严格" 的青藤之恋上划到了一位胡姓女士。点开主页一看,徐先生眼睛都亮了:加拿大高中 + 本科,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家里开教育公司,自己在武汉分公司管研发,还独居汉口 CBD。
关键是平台实名、学历全认证,符合徐先生对 "靠谱对象" 的所有想象。
更让他心动的是,这位 "海归白富美" 一点不端着,平台上半句废话没有,直接甩来微信二维码。加好友没聊几句,女方就主动约吃饭,这效率让徐先生觉得 "缘分来了"。
10 月 18 号见面当天,女方突然说要带闺蜜,理由是 "怕你是坏人"。徐先生琢磨着这也合理,毕竟第一次见面,闺蜜当个 "人形安检仪" 也正常。可他没想到,这哪是安检仪,分明是 "消费引导员"。
![]()
吃完饭刚出餐厅,闺蜜就挽着徐先生的胳膊往泡泡玛特门店走,指着橱窗里的玩偶撒娇:"哥哥,我想要这个。" 徐先生瞥了眼价签,69 元一个,心想俩人也就 100 多,冲这诚意也得买。
可等收银员报出 "1656 元" 时,他直接懵了 —— 合着闺蜜嘴里的 "一个",是两套 12 个装的系列手办,再加上购物袋,账单直接翻了十倍。
拿着两大盒泡泡玛特出门,徐先生脸都垮了,直言 "想退掉"。没想到前一秒还热情的俩人瞬间变脸,胡女士接了个 "公司急召" 的电话,拉着闺蜜撒腿就跑,留下徐先生抱着一堆盲盒在风中凌乱。
当晚徐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号称管理研发部门的企业高管,会为了几百块盲盒玩消失?自称怕坏人的姑娘,怎么比骗子还熟练?他试着发微信要回闺蜜那部分钱,没等来回复,倒等来了拉黑通知。
![]()
气不过的徐先生直接找平台举报。青藤之恋客服倒是干脆,很快封禁了女方账号,但对于退钱的事只说 "管不了,找警察"。现在徐先生已经报了警,警方正通过监控和人脸识别找这两位姑娘。
这事细想全是破绽。要知道泡泡玛特这生意,本身就藏着 "诱导消费" 的基因 —— 成本不到 10 块的玩偶卖 69,靠 "隐藏款" 吊足胃口,连新华社都批评过这种 "赌博式营销"。
而胡女士这套 "包装身份 - 快速见面 - 带托消费" 的流程,更是婚恋诈骗的经典套路:先靠虚假人设拉近距离,再用熟人助攻降低警惕,最后趁对方不好意思拒绝下手。
最讽刺的是青藤之恋那句 "极度严格审核"。徐先生后来才发现,平台所谓的认证,根本防不住专业骗子。有网友扒出,这类 "盲盒诈骗" 早有先例,骗子专挑泡泡玛特这种 "单价低但成套贵" 的商品下手,既显得不贪心,又能快速套现。
![]()
现在徐先生家里的泡泡玛特还没拆封,他说看着就闹心。其实这堆玩偶也算值了 —— 毕竟用 1656 元买个 "相亲防骗指南",总比以后栽更大的坑强。
目前警方还在调查中,但这事已经给单身男女提了个醒:网上的 "完美对象" 再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