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特例的猫”,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公元476年,赫赫有名的西罗马帝国,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灭亡了。
罗马雇佣军首领,日耳曼人奥多亚克,罢黜了刚即位一年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成为了罗马首位蛮族统治者。
任何强大的帝国,随着时光的流逝都会不断分化、腐朽,罗马也不例外。
曾经横扫欧洲的罗马军团,早就失去了战斗力,只能依靠异族人进行补充,最终完全依赖由异族人组成的雇佣军。
这些异族血液曾为罗马注入活力,提供劳动力和兵源,是罗马帝国的“人口红利”。
但最终就是这些外来的人口红利”,摧毁了罗马社会的凝聚力,导致了帝国的崩解。
![]()
罗马帝国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向当地派遣总督,负责管理当地的驻军、司法、税收等事务。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征服的部落很快发生分化。
部落中下层居民,除了要向罗马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遭受毫无限制的掠夺和剥削。
部落的上层精英,则与罗马统治者进行合作,并纷纷开始模仿起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了一座座罗马式的建筑。
但他们相对于“高贵”的罗马人,仍然属于次等公民。
这种高压统治,显然非常依赖罗马军团的战斗力。
但随着罗马的版图不断扩张,行省和总督的数量不断增多,一个长期困扰帝国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核心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无法保证罗马军团的战斗力。
频繁的战争本身,就让青壮年男性面临较高的死亡率。
而漫长的服役期,也影响军人的正常成家和生育,影响了罗马人的代际传承。
何况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在客观上不断压制生育意愿。
四处征战的胜利,为罗马带来了大量廉价的奴隶。
元老院贵族和富有阶层,不断兼并土地并大肆购买奴隶,形成了以大型奴隶制庄园为主体的经济。
曾经的“社会主体”小农家庭逐渐破产,被迫涌入城市寻找生计,出现了带有古罗马特色的“城市化”进程。
这些城市贫民为了生存,只能各自讨生活,脱离了大家庭的组织模式。
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他们生养孩子的意愿较低。
同时,罗马帝国的上层社会,逐渐弥漫着享乐主义的倾向。
贵族们结婚越来越晚,甚至选择独身或少育,认为子女是负担。
首任奥古斯都,屋大维统治时期曾颁布《帕皮亚·波佩亚法》鼓励生育和结婚。
其中规定:达到适婚年龄,而不结婚的罗马公民会受到惩罚,并且在继承无亲属关系的遗产时,会受到限制。
然而生育意愿的下滑,没法靠一纸法令扭转。
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紧迫的军事压力与罗马人口的不足,构成了激烈的矛盾。
于是,罗马帝国启动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吸纳异族进入罗马军团,补充战斗力。
屋大维时期,将军队一分为三:负责皇帝和首都安全的近卫军;有固定驻地的常备军团;提供辅助作战的辅助部队。
其中辅助部队的兵员,允许从没有“罗马公民权”的行省居民中招募。
后来进一步放开范围,直接从罗马控制范围以外的地区招募,服役25年后,便可获得罗马公民权。
相当于通过发放绿卡,鼓励外族参军,减轻自己的人口压力。
尽管辅助军团的薪酬十分低,但对罗马公民身份的向往,成为许多外族加入罗马军团的动力。
到了公元2世纪,辅助部队已拥有与正规军团同等数量的步兵。
异族的辅助部队进一步发展,占据了当时罗马军队兵力的五分之三。
而不断扩大的公民权,也不断稀释着公民权的含金量,不断给帝国的民族认同埋雷。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为了增加税收,对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居民,都授予了罗马公民权。
这意味着曾经的蛮族加入罗马军团,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限制。
公元2世纪,一场始于小亚细亚半岛的瘟疫,迅速蔓延至整个罗马帝国。
据记载,罗马城内疫情最严重时,一天的死亡人数就高达两千人。
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瘟疫,对罗马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造成了全面冲击。
疫情平息后,零星的瘟疫爆发,也在持续削弱着罗马的人口基础。
为了维持庞大的疆域,帝国不得不大量招募哥特人、法兰克人等蛮族士兵缓解兵源压力。
由于政局动荡,罗马皇帝频繁更迭并带来战乱,导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饥荒频发,经济崩溃,进一步加剧了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危机。
战争的残酷、服役周期的漫长,以及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罗马人对服兵役产生了厌倦。
很多人宁愿缴纳“兵役金”,将服兵役的义务,转化为经济负担,让帝国用这笔钱去招募雇佣兵。
这进一步导致罗马军团中,罗马人的比例越来越小。
而持续的蛮族入侵和内战,使得边境地区的罗马居民,纷纷逃离或被杀戮。
他们身后留下了大片无人居住的土地,为蛮族的迁入提供了空间。
此时的罗马帝国,有两种选择。
第一,改善分配制度,打压贵族和奴隶主的剥削,让自耕农阶层能够温饱(他们愿意生育,但没有面包和土地)
第二,无视分配矛盾,继续引进异族作为“人口红利”,只要不在自己手上暴雷,一切问题都丢给后人。
显然,选择一种要比第二种困难许多,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公元3世纪初的罗马皇帝塞维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颁布了大量优待军队的政策,并进一步放开异族参军限制。
既然罗马人不愿意当兵,就让愿意参军的蛮族来保卫罗马。
更多的蛮族被招募进入罗马军队,蛮族已经开始担任高级指挥官。
此后,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加强集权,进一步改革军制,组建了精锐的野战军部队。
为了降低军队开支,大帝再次祭出“人口红利”,毕竟一个罗马士兵的开支,是蛮族士兵开支的数倍。
大量蛮族开始进入核心作战部队,蛮族在罗马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平心而论,每一代的罗马皇帝,都试图借助蛮族的力量,维持罗马贵族的优越生活和地位。
但他们的政策,却让一位蛮族皇帝,距离罗马越来越近了。
公元376年,多瑙河畔发生了一件震惊罗马的大事。
为了躲避匈人的追击,走投无路的西哥特人,聚集在多瑙河边,恳求罗马皇帝瓦伦斯,允许他们进入帝国境内寻求庇护。
瓦伦斯皇帝认为,将他们阻挡在边境,可能引起各种麻烦;如果放他们进来,可以利用他们对冲其他外族,便同意了请求。
大量哥特人源源不断地迁入多瑙河流域,改变了这片地区的人口结构。
罗马人在这里的兵力薄弱,官员们的管理又十分腐败无能,矛盾一触即发!
两年后,叛变发生了。
西哥特领袖弗里提根,率领部队大败罗马军团,当年放他们进来皇帝瓦伦斯被活活烧死!
这场战役的惨败,成为罗马历史的分水岭!
罗马帝国不得不接受与蛮族共存的现状,与其签订和平条约,用财富来换取军事保护。
蛮族士兵和将领,开始成建制地进入罗马的军队和权力中枢,皇帝在军队中的权威日益降低。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西哥特将领阿拉里克,趁西罗马帝国防御空虚,向皇帝索要军费和土地,遭到拒绝。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率西哥特军队,进攻意大利半岛,兵临罗马城。
两年后,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城,并洗劫了三天三夜。
这是800多年来,罗马城首次被外族攻陷,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神圣性和统治根基。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继哥特人之后,西罗马帝国成了“谁都能来踩两脚”的软柿子。
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了罗马在北非最重要的行省,切断了罗马的粮食供应。
这还不算完,16年后汪达尔人再次攻陷罗马,并将其洗劫一空。
被反复蹂躏的帝国,此时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公元476年,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
罗马帝国,宣布灭亡!
罗马眼馋人口红利,招揽异族最终引狼入室,这个教训非常深刻,不可不察!
备份号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