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河南金融圈被一颗巨雷震得嗡嗡作响——
在郑州扎根十余年、号称“短拆过桥王”的资金中介包晓伟(外号“包哥”),被曝携带二三十亿资金跑路,失联前最后定位显示在老挝。
消息最早从受害者群炸开:
国庆期间,包哥微信不回、电话关机,最后行踪停留在老挝;
![]()
“日息千三,年化超100%”“抵押房子也要投”“资金全走个人账户”……河南资金中介圈里,曾以“慈善达人”示人的包晓伟(圈内人称“包哥”),用一场失联撕碎高息神话。
“包哥”主营摆账、短拆类等资金业务,主要模式是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形成资金池进行展业,经营主体无金融牌照。
此番风暴,不仅卷走了巨额资金,更折射出非集模式的巨大风险。最大苦主徐XX涉及3个小目标!
第一,票据圈大佬集体“深套”。 最新爆料显示,最大受害人徐XX一人便涉及3亿资金,而刘、万、蔡、孙等一众业内知名大佬均在其中,涉资千万起步。基于过去十年建立的信任瞬间崩塌,包哥所涉资金恐超30亿。信任,在巨量资金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第二,金字塔集资模式崩塌,底层散户埋单。 包哥在江浙的集资渠道实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层层募资,每一层都涉嫌非法集资。底层散户的资金经多道中转汇入包哥账户,如今渠道方面临双重绝境:巨额损失难追回,法律制裁更难逃。此模式注定一地鸡毛。
第三,最“冤”或是员工牛马。 部分员工自身资金也被吸入无底洞,真可谓“寸草不生”。更棘手的是,作为业务经办人,他们难以撇清关系,未来将面临漫长的法律程序配合,身心俱疲。老板跑路,员工“顶雷”,行业悲剧莫过于此。
第四,业务本身不“背锅”。 必须厘清,此次事件本质是集资款被挪用卷跑,而非短拆、摆账业务本身暴雷。但此事必然对采用类似资金池模式的玩家造成巨大冲击,引发信任危机。
第五,地域冲击似躺枪非躺枪。 事件难免对山药区域金融生态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连带伤害”虽不公允,却是市场自然的应激反应。最后包哥是哪儿人可能不那么重要,但包哥在那儿发展了十年很重要!
在郑州资金圈,包晓伟曾是 “靠谱” 的代名词。身为郑州贵众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友味老友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他通过朋友圈构建 “政商通达、乐善好施” 的完美形象:商务签约合影、定向捐赠 50 万元物资报道、新能源项目考察视频轮番出现。
2024 年初,他以此为信任支点,在私域社群推出 “短期理财项目”,以 15% 年化收益率为诱饵,前两期按时兑付本息,还宣称有 “新能源产业内部额度”,深谙 “熟人拉熟人” 裂变逻辑,后期更抛出 “股权众筹”,称 “三年内回报率可达 300%”。
这套操作精准契合非法集资典型套路:以存续至 2025 年 9 月的河南友味老友粉公司为合法 “壳”;编造热门概念,用初期返利制造 “稳赚不赔” 假象;依托亲情、地缘、友情织就的信任网收割资金。
2025 年 9 月底,投资人发现提现通道关闭,联系包晓伟时,其已注销关联企业、清空社交账号,仅留下 “项目临时清算” 的自动回复。曾与他合作的商人苦笑:“以前圈里传‘找包哥,不用愁’,现在成了‘包哥包哥,专包别人的钱’。”
报案现场,一位老年投资人哭诉 “把养老钱都投进去,现在连买菜钱都没有”。据受害者自发统计,登记报案人数超 1200 人,涉及金额数万元至千万元不等,合计约 25 亿元(未获警方最终核实,且或有受害者因情面未公开损失)。
资金流向成谜,办案人员分析,涉案资金或用于前期返利、以 “项目运营” 名义转至关联账户,甚至可能通过地下钱庄流向境外。投资人转账记录显示,大部分资金转入河南友味老友粉公司账户,但该公司注册资本仅 200 万元,更像 “过账工具”。
知情人士投资,跑路原因是将资金挪用炒期货,遭遇严重亏空,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今30亿资金去向成谜,投资者血本无归,中间商焦虑不安,这起事件更暴露了城投过桥业务的系统性风险。
包哥的生意经,是典型“非法吸储+资金池”套路:
1.无牌经营:玩的就是“灰色资金池”
公司无金融牌照,却以“摆账、短拆”为名,长期吸收社会资金形成“资金池”——本质是非法吸储,却靠“老江湖”口碑瞒天过海。
2.信誉背书:公益+老资历,包装“安全人设”
深耕河南十余年,早年布局上海票据业务,圈内口碑尚可;热衷公益捐赠,塑造“有担当”形象;
![]()
蹭“城投调钱”热点(实际城投业务占比极低,仅为包装幌子)。
30亿资金黑洞与受害者联盟
据受害者自发组建的互通群统计,涉案金额已从初始的20亿元飙升至30亿元以上,且每日新增受害者超百人。最大单一受害人涉及资金达1.2亿元,其身份为长三角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目前,受害者已形成三大维权联盟:
中原地区联盟:以郑州为核心,涵盖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投资人
长三角联盟: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票据圈资金方
大湾区联盟:深圳、广州、东莞等地企业主
信任崩塌的四个关键节点
2025年3月:首次出现兑付延迟,包哥以系统升级为由拖延
2025年6月:部分投资人发现资金流向币圈,包哥解释为对冲策略
2025年9月:内部员工爆料称包哥已转移资产至海外
2025年10月:包哥失联,其上海豪宅被查封
行业生态的深层病灶
监管真空:城投短拆业务处于灰色地带,既非传统票据业务,也非法定金融产品
信息不对称:票据圈存在熟人经济特征,资金方过度依赖个人信用
贪婪驱动:部分资金方明知风险仍参与,追求15%以上的年化收益
此次踩雷的票据圈资金方呈现三大特征:
高净值化:平均个人资产超5000万元
专业背景:75%具有金融从业经历
群体性决策:80%的投资行为受圈内朋友影响
![]()
郑州市公安局已受理报案并开展初步侦查,重点核查资金转移轨迹及关联人员,同时提醒受害者尽快提交转账凭证、聊天记录、合同协议等关键证据,而受害者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对 “信任被背叛” 的反复确认。
维权群里,“恳请立即发布红色通缉令” 的消息刷屏,但若法律界人士解释,红通有严格法定条件与程序,并非 “想发就发”。
根据国际刑警组织规则及我国司法实践,发布红通需满足三大核心要件:案件已正式立案且嫌疑人涉嫌严重犯罪、掌握嫌疑人清晰身份信息与扎实犯罪证据并证实其出逃境外、经中国国家中心局审核后向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提交申请。
2024 年郑州曾通过红通缉捕境外集资诈骗主犯,但前提是完成立案、批捕等前置程序,而当前包晓伟案仍处报案受理阶段,警方尚未查清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资金转移路径,甚至未固定其是否出境的证据。
律师表示,“检察机关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是启动红通申请的重要前提,红通是追逃利器,但绝非起点”。
包晓伟事件并非孤例,郑州市法院数据显示,2024 年全市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 137 件,这类案件多以 “熟人信任” 为突破口,骗子常注册合法公司、参与公益活动包装形象,再利用私域传播制造 “稀缺投资机会”,随后卷款跑路。
警方提醒,合法投资不会承诺 “保本保息”,也不会仅在朋友圈传播,必然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并充分揭示风险,而非依赖 “人情担保”。
![]()
有人说,股市是成年人的修罗场——有人暴富,有人爆仓。可就在这个“浮躁的江湖”里,有个"财富园丁",
她是那种——能一边分析K线,一边背李清照的人;能把“资产配置”,讲得像“带娃”一样生动的人;
服务于许许多多高净值人群,却依然愿意蹲下来和你唠嗑的人。
她不追热点,不讲神秘战法,只教你听得懂、用得上的“真话”。
如果你也厌倦了那些虚头巴脑的预测、晦涩难懂的术语——那就来这里。
她在股市的风雨里,和你一起从从容容,笑谈风云。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一起来聊聊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