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楼兰,多数人只知道“沙漠里消失的古国”,却不知道它藏着更烧脑的未解之谜:传了千年的楼兰古城,居然可能不是楼兰王国的都城?使用印欧语言的楼兰人,到底是欧洲后裔还是本土民族?百年来,考古学家在沙漠里找遍证据,却至今没给全世人一个答案。这些谜题,比“突然消失”更能揭开西域文明的神秘面纱。
![]()
一、最核心谜题:楼兰是怎么没的?五种说法都有证据却难定论
“楼兰消失”是最出圈的谜题,但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答案,每种说法都有考古和文献支撑,却又各有漏洞。
自然环境变化说是最早被提出的观点。探险家斯坦因在楼兰遗址考察时发现,周边地层有大量风沙堆积痕迹,他推测是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最终逼走了居民。《水经注》里也有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楼兰陷入严重缺水。更有学者通过地质探测发现,孔雀河曾两次因河岸滑坡形成堰塞湖,导致河道改道——要知道,孔雀河是楼兰唯一的水源,没了水,绿洲变沙漠,文明自然崩塌。但反对者认为,气候干旱是长期过程,楼兰消失却很突然,单靠自然因素解释不通。
![]()
人类活动破坏说则把矛头指向楼兰人自己。考古发现,楼兰遗址周边的胡杨林被大量砍伐,遗址里的建筑、棺木全是胡杨材质。有学者计算,一座“太阳墓葬”就要用掉数百根圆木,长期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风沙侵袭,加上过度开垦让土地盐碱化,最终楼兰人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家园。可这一说法无法解释:同期西域其他古国也有类似活动,为何唯独楼兰消失得如此彻底?
![]()
交通路线变化说跳出“生存环境”视角。考古学家黄文弼认为,罗布泊地区气候一直干旱,楼兰衰落的关键是丝绸之路改道。原来楼兰是南北两道交汇的“中继站”,后来商队改走更便捷的天山南麓通道,楼兰失去了贸易优势,从繁华城邦变成无人问津的角落,最终被废弃。但问题是,丝绸之路改道是渐进的,楼兰消失却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公元4世纪左右),时间线无法完全匹配。
![]()
外族入侵说和瘟疫说则指向“突发灾难”。学者林梅村在《楼兰尼雅遗址概述》中提出,鄯善国(楼兰改名后的称呼)可能被北方高车人和苏毗人联手攻灭,战争让城邦沦为废墟。而“瘟疫说”则源于民间传说:沙漠里的“热窝子病”(急性传染病)横扫楼兰,一村一村的人死去,幸存者只能逃亡。不过这两种说法都缺乏直接证据——遗址里没有大规模战争痕迹,也没发现集中的瘟疫死者骸骨。
五种说法各有道理,却都不能单独解释楼兰消失的全部细节,如今学界更倾向于“自然+人为+社会”的综合因素,但具体哪个是主导,至今仍是谜。
二、最颠覆认知:楼兰古城,可能根本不是楼兰国都?
![]()
很多人默认“楼兰古城=楼兰王国都城”,但这个看似常识的结论,百年前就被学者质疑,争议至今没停。
肯定派以发现者斯文·赫定为代表。1900年,他在遗址里找到佉卢文文书和汉简,上面明确写着“楼兰”字样,加上遗址规模较大(占地12万平方米),有官署、佛塔、民居遗迹,符合都城的特征。法国学者沙鞭、日本学者长泽和俊以及中国考古学家侯灿,都支持这一观点,认为这里就是楼兰国的政治中心。
否定派则拿出了更有力的文献和考古证据。国学大师王国维通过解读汉简发现,这座古城汉代叫“居卢”或“羌赖”,魏晋时改名“海头”,根本不是古楼兰国都。探险家斯坦因后来也改口,认为楼兰国都应该在今若羌县的米兰遗址——那里发现了更完整的城邦布局和官署遗迹。黄文弼则提出,国都在铁板河北岸的土垠附近,因为那里出土了大量汉朝驻军的文书,更可能是政治军事中心。还有学者认为,这座古城既是楼兰也是海头,但国都核心在若羌县治附近。
![]()
更关键的是,楼兰王国存续期间(公元前176年-公元630年)曾多次迁都,而目前发现的“楼兰古城”只对应其中某个时期的据点,并非整个王国的唯一都城。到底哪片沙漠下的遗迹才是真正的“楼兰国都”,至今没人能给出100%确定的答案。
三、最神秘的人:楼兰居民是谁?消失后去了哪里?
![]()
楼兰人的身份和去向,是比都城争议更难破解的“人种谜题”。
先看民族身份:考古发现,楼兰人使用的本族语言是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这意味着他们的语言和欧洲人同源,但语言相同不代表血统相同。1980年出土的“楼兰美女”干尸(距今3800年),面部特征是高鼻深目,接近印欧人种,但基因检测显示她有东亚人种的混合特征。后来发现的其他干尸,有的是印欧人种,有的是混血,还有的接近中亚人种。学者推测,楼兰是多民族混居的城邦,但主体民族到底是从欧洲迁徙而来,还是本土演化而成,或是中亚民族融合的结果,至今没有定论。
再看居民去向:楼兰衰落之后,这些人去哪了?有人认为他们分批迁徙到了南部的若羌、且末等地,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维吾尔族、藏族的祖先之一。但考古学家在这些地区没有找到明确的“楼兰后裔”基因标记或文化传承证据。也有人说他们西迁到了中亚,甚至欧洲,但同样缺乏文献和考古支撑。还有一种悲观的猜测:大部分楼兰人死于战乱、瘟疫或干旱,少数幸存者散落沙漠,最终被其他民族同化,彻底失去了“楼兰人”的身份标识。
四、最诡异遗迹:“太阳墓葬”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
在孔雀河下游发现的“太阳墓葬”,是楼兰最神秘的文化遗迹,它的用途和意义至今没人能完全解读。
这种墓葬结构极其壮观:墓穴被七层圆木层层环绕,外面还有数十根列木呈放射状排列,像太阳的光芒,因此得名“太阳墓葬”。已发现的几十座“太阳墓葬”,年代从距今3800年到2000年不等,跨度近2000年,说明这是楼兰人长期使用的丧葬形式。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猜想:一是太阳崇拜,楼兰人以太阳为神,用墓葬结构象征太阳,祈求死后灵魂升天;二是权力象征,只有贵族或王族才能使用如此耗费人力的墓葬,圆木层数和列木数量代表身份等级;三是天文历法相关,放射状的列木可能对应星辰位置,用于祭祀或计时。但这些都只是推测——墓葬里没有发现太阳图腾的文物,也没有文字记载这种墓葬的含义,它到底藏着楼兰人的什么信仰,至今仍是个谜。
![]()
从消失原因到都城争议,从居民去向到文化遗迹,楼兰的每个谜题都牵动着世人的好奇心。它之所以能被关注百年,不仅因为神秘,更因为这些谜题关乎文明与自然、民族与迁徙的终极命题。
那么,你觉得楼兰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太阳墓葬”会不会和楼兰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关注楼兰的未解之谜,关注我,下期带你深挖西域其他古国的神秘过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