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秋日的清晨,人民广场正在朝阳的温暖下,慢慢苏醒。习惯早早到岗的何加云,已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这片刚苏醒的城市原点奋战了很久。“这辆车脚踏板有点老损!”“这个过滤器要更换!”如同“外科医生”般,何加云带领团队日复一日地保障着环卫作业车辆的“健康”。
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黄浦一直精心耕耘着市容环境。而在这整洁市容的背后,有一位默默奉献三十载的技术“老法师”,他以精湛技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创新精神破解技术难题,以无私传承培育行业人才,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环卫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获得2025年全国“十佳环卫人”的上海欣昇时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何加云。
![]()
带着图纸和参数跑遍全上海
1995年,何加云只身来到上海,投身于环卫行业从事维修工,并逐步成长为公司机械维修班班长,负责统筹车辆维修技术指导、设备管理及团队协作等工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黄浦区率先引入进口扫路机,自此开启了环卫作业机械化的新篇章。进口扫路车单价不菲,集喷水、吸尘、扫路多功能一体,全液压驱动,在提高道路清扫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维修难、成本高”的困境。由于缺少维修经验,当进口扫路机发生故障时,公司只能聘请英国专家专门维修,仅专家一天的维修费就高达1500美金,更换配件的供货周期长达1-2个月,等待期间设备只能闲置,严重影响环卫作业进度。
![]()
![]()
面对此情此景,年轻的何加云暗下决心,势必要攻克进口扫路机的维修难题。每当英国专家来维修设备,何加云就主动凑上前,一边帮忙递工具、打下手,一边仔细观察专家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为了摸清设备的构造,他抱着厚厚的维修手册,一页一页地“啃”,遇到复杂的电路和液压系统,他就画图标注,反复琢磨,在无数个日夜苦心钻研。
他带着图纸和参数跑遍全上海零部件生产企业,只为找到合适的国产替代材料,与厂家反复沟通,调整生产工艺,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实现了进口扫路机配件的国产化替代,配件成本降低60%以上,维修周期也随之缩短至原来的1/3。
![]()
上海其他各区的环卫单位也同样面临进口扫路机维修难的问题,纷纷前来求助,“维修找小何”成为行业共识,何加云主动上门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更多单位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大幅降低了行业维修成本。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随着环卫行业逐步迈向科技化、智能化,尤其是新能源作业车辆快速更新迭代,对维修养护提出了极大挑战。
何加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致力于解决新能源扫路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垃圾遗漏、扬尘、噪音偏大等问题。在实践中,何加云发现发现问题主要出在过滤器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垃圾遗漏,过滤材料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阻挡扬尘,极易造成堵塞。
![]()
针对这一问题,何加云同机械班成员开始了反复试验,尝试多种不同材质外壳,从普通钢材到铝合金,经多次对比测试,最终择选304不锈钢材料的外壳,不仅强度高、耐腐蚀,还能有效避免外壳损坏导致的垃圾遗漏问题;择选聚丙烯无纺布过滤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阻挡扬尘,又不易堵塞,还能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
改进后的过滤器达到了理想效果,新能源扫路机作业过程中的扬尘问题彻底解决,垃圾遗漏率几乎为零,作业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双重目标。这一技术创新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在2023年成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为行业技术进步注入核心动力。
“传帮带”让设备故障率降低40%
“一个人的技术再强,也撑不起整个行业的发展,只有把技术传下去,培养更多人才,才能推动行业进步。”何加云对记者这样说道。
![]()
2024年,何加云领衔的工匠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在自身技术不断精进的同时,始终牢记“工匠精神”的传承使命,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环卫维修人才。通过“传、帮、带”作用,不仅传授年轻员工技术还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勤勉务实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成为身边同事的榜样。
![]()
![]()
为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和质量,黄浦城发集团专门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电动机具高标准保洁培训班,何加云担任主讲老师。培训班覆盖学员1000余人次,经何加云培训后的职工,设备操作熟练度显著提升,设备故障率降低40%以上,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由他主编的《小型电动机具作业培训手册》成功获得出版权,成为企业培训标配教材,更被多家兄弟单位借鉴采用,为规范环卫行业设备操作、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
如今,何加云工匠创新工作室已成为环卫行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人才培养的“练兵场”。依托工作室推行“高师带徒”机制,通过“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帮助更多年轻职工快速成长。同时,工作室紧扣环卫精细化、数字化、机械化发展需求,聚焦环卫作业车辆安全行车、城区安全运行等展开攻关,目前有三项关于安全行车相关专利发明正在酝酿申报阶段。
![]()
从业三十年,他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突破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与价值,成为上海环卫行业技术创新与技能传承的标杆人物,为黄浦环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已先后荣获“为黄浦增辉”十佳个人、“黄浦十佳青年”、“黄浦工匠”、“上海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标兵”、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全国优秀农民工”等多项荣誉。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计辰宇(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近60万点赞!全上海都在等,这碗“菜肉馄饨”即将上桌,主要场景都在黄浦!
2. 智利在哪里?就在上海新天地!
join us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