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阳调暗一点”,听起来像科幻片里的骚操作。可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的一群科学家把这句玩笑写进了正经论文:真动手,麻烦比好处大得多。
![]()
01从火山灰到“人工阴天”
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灰柱冲到平流层,全球气温直接降了将近1℃。这给了气候圈灵感:干脆自己往天上撒“灰”,把阳光挡回去,不就降温了吗?
这套玩法叫“平流层气溶胶注射”,简称SAI。简单说,就是派飞机在20公里高空喷微粒,像给地球戴墨镜。听起来省钱又高效,可现实没模型那么乖。
![]()
02喷在哪儿,差别有多大?
研究团队把过去几百篇模拟论文翻了个遍,发现同一个“5兆克硫”的量,换个地方,结局完全不同。
- 喷北极:印度、东南亚的季风可能直接罢工,水稻喝不到雨。
- 喷赤道:高空急流被搅乱,欧洲冬天可能突然变冷,北美夏天热到爆表。
- 一句话:不是“喷了就凉”,而是“喷错就乱”。
03硫不是唯一选项,但别的更贵
硫酸盐便宜,却可能带来酸雨、臭氧洞。于是科学家盯上了“高端材料”:
- 钻石:光学性能满分,可惜全球一年产量全拿来也不够撒。
- 氧化锆、二氧化钛:储量够,但价格一飞冲天,供应链直接崩。
- 碳酸钙、氧化铝:地球管够,可这些粉末到了高空爱抱团,颗粒变大,挡光效果跳水。
实验室里的“完美微粒”,一上天就秒变“乌合之众”。
04谁来按按钮?
技术之外,还有政治。SAI一旦启动,就不能随便停太阳墨镜摘太快,全球会在几年内报复性升温。
谁有权决定开或关?谁为下错棋买单?论文作者之一、气候经济学家GernotWagner直言:“99%的论文把这事想得太顺了,真实世界不会按剧本走。”
05先别急着上天
团队最后给出一句大白话:在没搞清所有副作用之前,把地球当实验田,风险太高。
与其赌一把“人工阴天”,不如先把地上的减排功课做扎实。毕竟,关掉多余的灯,比往天上撒钻石便宜多了。
如果让你投票,你会选“继续减排”还是“冒一次SAI的险”?理由越短越好,等你一句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