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只是敬老!牢记“3做2不做”,福寿双全,子孙旺三代。
“重阳节不就是给老人送点礼物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这样的疑问总在年轻人中流传。但重阳节的真正意义远不止于此。这个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集避灾祈福、敬老孝亲、登高望远于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 在古代,九为阳数之极,九九相逢,阳气过盛反而易生灾祸。《易经》中就有“亢龙有悔”的警示,因此重阳节最初是古人为了避灾祈福而设立的节日。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这说明早在汉代,重阳节已有佩茱萸、饮菊酒等祛病延年的习俗。
![]()
3做
一、登高望远转运来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生动展现了古人重阳登高的习俗。从风水学角度看,登高有“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从健康角度说,秋高气爽时节登山,能舒展肺气,活络筋骨。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不妨借此机会与家人一起登山,既强身健体,又能增进亲情,为下半年积攒正能量。
![]()
二、 佩茱萸饮菊保安康
茱萸被称为“辟邪翁”,菊花被誉为“延寿客”。古人认为茱萸香气可驱邪避瘟,菊花酒能明目醒神。宋代《梦粱录》记载:“九月九日,都人饮菊花酒,佩茱萸囊”。从中医角度看,茱萸确实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菊花则有清肝明目之效。现代人可以简化这一习俗,佩戴香囊或喝菊花茶,既传承文化又养生保健。
![]()
三、全家团聚祭先人
重阳节在部分地区的民俗中也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传统上,人们会在家中设香案,摆放重阳糕、菊花酒等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追思。当代社会很多人远离家乡,可以简化仪式,但至少应该给家中长辈打个电话,或视频连线表达思念。记住,孝道不仅要“孝其身”,更要“孝其心”,真诚的关心比昂贵的礼物更珍贵。
![]()
2不做
一、忌说“重阳快乐”
很多人习惯性地说“节日快乐”,但在重阳节这样说并不合适。因为重阳节最初是避灾之日,与清明节类似,更适合说“重阳安康”“平安吉祥”等祝福语。这一细节反映了中国人“以悲为美”的文化心理,对自然规律保持敬畏之心。记住这个细节,能让长辈感受到你的文化修养。
![]()
二、忌送不吉利的礼物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途径,但要注意避讳。钟表、鞋子等物品因其谐音“送终”“送邪”,被视为不吉利的礼物。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重阳节互赠菊花的习俗。现代可以选择菊花盆栽、茶叶、健康食品等既实用又有美好寓意的礼物。重要的是让老人感受到你的用心,而不是礼物的价格。
![]()
大家都看到这了,辛苦大家了,首先承蒙大家厚爱,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阅读!我是光盘食客,我会用心去做好每一道属于自己的美食,与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和共享生活,再次感谢每一位粉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