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贸易闹得挺凶,尤其是稀土这事儿,让德国那边坐不住了。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2025年10月24日在柏林一个论坛上直接放话,说欧洲得准备好对中国来硬的,要是谈判不成,就得果断反制。
纳格尔平时挺稳的,这次这么直白,明显是针对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简单说,稀土是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原料,德国制造业离不开中国供应,现在中国收紧出口,德国企业得交出一堆商业机密才能拿到货,这让德国政府和企业都觉得被动。
中国从今年4月开始就逐步加强稀土出口管理,到10月9日,又出了新规,扩大到更多稀土元素和相关产品。外国企业想申请半年进口许可,得提供产品照片、设计图纸、客户名单,甚至过去三年生产数据和未来三年产量预测。这些东西一交出去,北京就掌握了德国产业链的弱点,比如哪些企业靠单一供应商活着,库存哪里短缺。
彭博社报道过,德国企业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交,因为95%的稀土原料来自中国,这比例在欧盟里最高。德国经济部发言人10月10日就承认,正在用所有渠道应对,但政府管不住企业交什么数据,也没现成对策。默茨政府5月上台后,对华政策转硬,承诺减少依赖,但现实是德国汽车和电子产业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来源,转向越南或澳大利亚的稀土,成本高,产量也跟不上。
纳格尔那天在全球对话会上讲得挺明确,他先说希望通过协议管控局面,避免升级,但马上转折,要是反制是最后手段,欧洲就得强硬起来,大胆决定。这话听起来像在给欧盟打气,因为中国对欧洲需求其实不小,欧盟有杠杆可使。他还留了余地,说现在还有时间,看看怎么发展。
纳格尔不是头一次谈这个,10月18日在华盛顿一个会上,他就说过欧洲对华贸易得更主动,别总被动挨打。欧盟委员会10月25日赶紧回应,推动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计划,到2030年本土生产比例提10%,还鼓励从加拿大进口多样化。德国企业协会10月15日声明,警告数据披露风险大,但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申请许可,以防11月8日新规生效后断供。
![]()
德国外长约翰·瓦德富尔本来10月26日要访华,结果24日突然取消。外交部说,是因为北京只确认了和中国外长王毅的一次会晤,其他议题没谈拢,新日期没定。瓦德富尔22日采访中就说过,此行要敦促中国放松稀土和半导体出口管制,强调公平贸易是双边关系基础。这取消一出,德中关系雪上加霜。
默茨政府上台后,就在推行“去风险”策略,2月选举时就承诺对华强硬,现在稀土事儿正好成了导火索。欧盟整体也紧张,美国今年对华关税升级,中国反过来加强稀土控制,德国夹在中间,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也受影响。联邦统计局数据,前九个月稀土磁铁出口降7.5%,制造业压力山大。
企业层面更现实。德国汽车巨头们10月18日开会,说已经在囤货,但长远看,得找新矿源。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数据,德国稀土依赖度高出欧盟平均,供应链一断,高科技产品就瘫。
彭博社25日报道,中国要求的数据能让北京知道德国哪里最脆弱,企业交了等于把命门暴露。社民党议员25日在议会辩论,建议政府别太对抗,审视对华策略,避免经济遭殃。默茨还没出全面方案,但欧盟25日启动内部讨论,用“所有工具”应对。纳格尔言论后,中国同意在布鲁塞尔开紧急会谈,聊稀土贸易事儿。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加工近90%,欧洲想脱钩难。纳格尔的话反映了欧洲的焦虑,但也暴露了弱点:反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得权衡成本。德国经济去年就勉强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几乎停滞,贸易摩擦再添乱。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加快推进,本土开采和回收项目投钱,但短期见效慢。德国财长克林拜尔10月17日批评中国管制,在G7内部明确反对,说不认同中方做法。马克龙那边也叫板,说欧盟有“核武级”反制,但落地难,因为中国稀土地位稳。
德中关系冷却趋势明显。自默茨5月组阁,对华转向对抗,访华取消就是信号。纳格尔坚持欧盟用经济影响力,呼吁更进攻性贸易策略。企业继续交数据保供应,但泄密风险高。贸易影响制造业持续,欧盟10月25日计划推动本土矿产,减少依赖。中国新规从11月8日起效,全球高科技产业或受波及。社民党建议审视策略,纳格尔保持立场。摩擦可能延续,欧盟得平衡强硬和实际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