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岳阳路桥集团承建的东安县调源“渡改桥”工程湘江大桥,顺利完成9号主墩水中承台浇筑作业。这一重要时刻,不仅标志着该项目水下主体结构全面完工,更意味着整个“渡改桥”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后续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
东安县调源“渡改桥”项目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核心区,复杂的地质条件给项目施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制约。而其中,湘江大桥9号主墩的施工难度更是堪称“硬核”,面临的险情也尤为突出。
先看看9号主墩的施工环境有多棘手:它所在的河床完全裸露,基岩之上没有任何覆盖层,这就意味着施工只能“硬碰硬”。更具挑战的是,承台需要埋置在常水位以下11米的坚硬岩层中,经检测,这片岩层的最大灰岩强度达到100MPa,如此高硬度的岩层,给钻孔支护和水下爆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每一步操作都需要精准把控,容不得半点差错。
![]()
不仅如此,9号主墩的桥墩还恰好位于溶腔顶部,且最大溶腔达19米,而且大小不一的溶洞纵横交错,形成了地下暗河,这些地下暗河还与湘江水体直接贯通。这一情况给桩基施工带来了致命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溶腔透水问题频发,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施工中断,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加之该区域汛期频繁,洪水的冲击对施工所用的围堰和平台稳定性形成了严重干扰,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的不确定性。
面对如此复杂艰巨的施工难题,岳阳路桥集团的项目管理团队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能力,精心优化施工方案,打出了一套 “组合拳”,成功破解了诸多难题。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团队首先调整了栈桥平台架设方案,让施工平台更加稳固,为后续作业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围堰面临的洪水冲击和溶腔透水问题,他们优化了围堰钢套箱设计,增强了围堰的抗冲击能力和防水性能;在应对溶洞难题时,实施了分级填充溶洞处理工艺,一步步将危险的溶洞 “驯服”;同时,还采用了实时监测预警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漏浆、塌孔和围堰变形等苗头性问题,就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施工策略,有效保障了水下作业的顺利推进。
此次9号主墩水中承台的成功浇筑,就像为整个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正式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在后续工作中,项目团队将始终聚焦质量安全与通车目标,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工程,力争早日实现大桥通车。
![]()
来源:畅安交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