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 年的江西景德镇,窑火正旺时,华燕青在瓷片簌簌的声响里降生。打记事起,她总蹲在家族作坊的角落,看祖父用布满老茧的手抚过素坯,听父亲讲官窑瓷上每一道纹路的来历。那时她不懂 “传承人” 的分量,只觉得指尖触到的瓷釉,比任何玩具都温润。
大学毕业那天,华燕青站在老宅的陈列架前,望着满架祖辈留下的陶瓷珍品,突然红了眼。父亲递来一串钥匙,“这不是家业,是责任。” 她接过钥匙,指尖冰凉 —— 那一刻,她不是在继承一份事业,是接过了一束燃烧了六代的瓷火。
真正让她把目光投向民藏的,是一次下乡收瓷的经历。一位老人捧着祖传的瓷瓶,却因不懂价值只能任其蒙尘。“这些散在民间的宝贝,不该被遗忘。” 从那天起,她开始奔走在民藏领域,白天跟着老师傅学鉴定,晚上整理资料到深夜。2021 年,当 “民藏协会甄选理事” 的证书递到手中时,她没有激动,只想着:这下,能为藏友们多做些事了。
![]()
身为御窑馆和灼华集藏馆的馆长,她总说 “馆里的瓷是死的,藏在民间的瓷才是活的”。连续五年拿到 “慈善之星” 奖,她把奖金都用来资助贫困藏友学习鉴定知识;作为拍卖公司特聘经纪人,她从不为了佣金哄抬价格,只愿让每一件藏品找到懂它的人。
2023 年,国家拿出 1500 亿助力民藏的消息传来,华燕青彻夜未眠。她打开家族的珍藏库房,看着那万余件凝聚着祖辈心血的陶瓷,心里有过犹豫,但想到海外藏友寻瓷无门的模样,她咬了咬牙:“瓷是中华的根,该让全世界看到它的美。” 当第一批藏品打包发往海外时,她抚摸着瓷盒上的花纹,仿佛听到了祖辈的叹息 —— 那不是惋惜,是欣慰。
![]()
如今的华燕青,依旧每天泡在瓷堆里。有人说她傻,放着家族生意不专心,偏要管民藏的 “闲事”。她只是笑着拿起一件瓷碗,指给对方看碗底的落款:“你看,这上面刻的不只是名字,是对文化的执念。我做的,不过是把这份执念传下去,让藏在民间的宝贝发光,让中华的瓷火,烧得更旺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