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许文娣
10月27日,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
据悉,2024年以来,襄阳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妨害文物管理类犯罪案件6件27人,立办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4件,通过司法办案推动修复文物本体11处,为守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根”与“魂”筑牢了法治屏障。
刑事检察亮剑,严厉打击涉文物犯罪
2025年9月,湖北省检察机关“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暨典型教育现场汇报会现场,襄阳市樊城区检察院检察官讲述的一起盗掘古墓葬案件在荣获全省“十佳检察办案故事”的同时,也收获了与会代表委员和人民监督员的高度肯定。
该案件是襄阳建市以来最大的一起文物犯罪案。2024年11月,陈某甲等3人在襄阳一处省文物保护单位打洞盗掘,先后从墓葬中盗得20件青铜器,后经鉴定,其中有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9件、一般文物1件。
![]()
樊城区检察院就该案提起襄阳市首例文物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樊城区检察院在依法逮捕3人后继续深挖背后犯罪产业链条,依法追捕追诉相关犯罪嫌疑人8人,追回全部被盗文物,有力震慑了犯罪。2024年12月,樊城区检察院就该案提起襄阳市首例文物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被告人连带赔偿抢救性考古发掘费用的责任,实现“刑事打击+民事追偿”的双重效果。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古墓群安防漏洞,该院及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文物行政部门完善了田野文物保护机制。
据襄阳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负责人徐凤云介绍,针对近年来发生的侵害文物和文化遗产类犯罪,襄阳市检察机关不断健全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机制,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引导公安机关严格依法依规收集、补强证据。并结合文物犯罪案件专业性强,证据收集固定难度大的难点,注重借助“外脑”智慧,针对文物等级与价值评估,墓葬结构与保护等级鉴定等关键问题,会同专业机构细化证据标准、实质性审查文物等级等鉴定意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例如,在办理南漳县一起盗掘古墓葬案件时,针对涉及古墓葬是否处于文物保护范围这一影响定罪的关键问题,检察机关联合文物保护部门运用无人机航拍、手持卫星定位设备等技术手段,精准记录、勘测盗洞方位、周边环境和破坏情况,形成了完整的现场空间证据体系,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悉,2024年以来,襄阳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妨害文物管理罪6件27人,起诉4件17人,以司法办案助力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公益诉讼护航,多措并举守护文化根脉
“专项经费将用于日常学徒培训及下乡演出经费,后续我们还将创作相关文创作品,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康渔鼓’影响力。”2025年5月,在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回头看”时,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襄阳市保康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介绍道。
从濒临失传、资金不足等困境到争取到3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带徒授艺活动,建立和完善非遗数据库,实行数字化管理,自2024年12月知悉传承危机,到2025年1月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履职,再到2025年5月确认曲艺类非遗项目已开展数字化保存,保康县检察院以“小建议”促成“大保护”,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
保康县检察院干警开展“检护非遗 情系端阳”主题活动
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诉”的刚性监督不能缺位。2024年3月,湖北省老河口市检察院发现当地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坟墓群文物保护范围内堆放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破坏文物历史风貌,遂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然而,行政机关未在期限内回复。
2024年5月至7月,该院多次现场勘查发现,霸王坟墓群保护范围内堆放的建筑垃圾部分虽已清理,但在墓冢附近又新堆放大量牲畜粪便。行政机关未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
2024年7月,老河口市检察院向老河口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行政机关对霸王坟墓群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案件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针对该案成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班,一方面对现存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并设立文物保护标识,另一方面增设“互联网+监管”系统,对周边进行全天候监控和保护,推动文物保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2025年4月,老河口市检察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回头看”,评估整改成效,各方一致认为,霸王坟墓群周边环境已得到全面治理,文化遗产已得到有效保护。2025年5月,老河口市法院判决确认被告行政机关未对霸王坟墓群全面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违法。
![]()
2025年10月,老河口市检察院干警再次前往霸王坟墓群开展“回头看”,确认监控覆盖情况
为确保文物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更好地延续,襄阳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力度,通过“监督办案+督促治理”的模式,梯次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法律监督与行政履职同频共振的文物文化保护新格局。
专项监督攻坚,凝聚合力构建保护新格局
襄阳,作为昔日“万里茶道”上的重要枢纽与节点城市,留有大量丰富而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2025年,结合这一特殊历史地位,襄阳检察机关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了“公益诉讼检察护航‘万里茶道’襄阳段专项行动”方案,从商号会馆遗址等历史建筑、汉江船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古城墙等文物保护单位等五个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分三个阶段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摸排线索32条,立办案件25件,推动7处古建筑完成修复,4处红色遗迹完善保护设施。
![]()
2025年5月,樊城区检察院干警实地走访抚州会馆的改造情况
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非一家之责,而是需要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借助专项工作开展的“东风”,襄阳市检察院与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会签《关于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建立线索互移、信息共享、协作办案等机制。同时,注重构建“参与式保护”的有效监督氛围,在办理相关案件过程中,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参与检察听证会、联席会、“回头看”等活动,并根据需要,聘请文物领域专家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或咨询顾问,参与现场勘查、损害评估、修复方案论证或庭审发表意见等,将专业研究成果融入司法办案实践,提升文物案件办理质效。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2025年6月,襄阳市检察院深入践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响应“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策划推出《麦田里的盗洞》《古山寨的呼唤》等系列普法微短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检察故事,鼓励大众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推动形成了文物保护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襄阳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徐东表示,襄阳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让文物“活起来”、文化“传下去”,为襄阳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