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年来,河南各级法院和全体干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诚履职、砥砺奋进,涌现出一批成绩突出、堪称榜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授予50个集体“河南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50名个人“河南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豫法阳光”将推出河南法院双先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现这些受表彰集体和干警的先进事迹和亮点工作,为新征程上更好书写司法为民新答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
襄城县人民法院城关人民法庭,深耕家事审判领域,构建了以情感修复为切入点、多元联动为着力点、实质化解为落脚点的家事纠纷化解体系,创新推出“心理疏导+巡回审判+家事调查”三位一体的家事纠纷工作法,切实提升了家事纠纷化解效能。近年来,该法庭先后荣获"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称号,2023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并授予集体二等功,2024年被许昌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
首山脚下的家和“枫”景
在许昌市襄城县这片被誉为“中原烟叶王国”的沃土上,首山静静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司法的温度。襄城县人民法院城关人民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深耕家事审判领域,将首山厚重包容的品格融入司法实践,以司法温情化解家庭坚冰,用法治力量守护万家灯火。近年来,该法庭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机制,延伸服务职能,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面鲜艳的旗帜,于2023年荣获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称号。
情理交融的“司法处方”
“家事案件千丝万缕,既要解开法结,更要化解心结。”城关法庭牛军玲法官道出28年办案心得。去年夏天,一起兄妹五人争夺遗产案件摆上案头。父母口头承诺将门面房留给小女儿,却无书面证据,兄妹间多年积怨一触即发。
牛军玲没有简单下判,而是走访亲属、居委会,摸清家庭底细。她发现除了门面房,还有商品房、存款等遗产未分割。经过三轮调解,邀请舅舅、姑姑等亲属参与,最终促成全家和解,兄妹五人当场分好财产、互相致歉。这场持续数月的家庭纠纷,在情理法的交融中圆满化解。
“对我们法官而言,家事纠纷多如牛毛,但对当事人来说,就重若千钧。”牛军玲的办案经,正是城关法庭家事审判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该庭新收家事案件477件,调撤率达62.4%,大量案件在诉前得到有效疏导。
![]()
刚柔并济的“修复疗法”
“孩子不是包裹,不能推来推去!”面对一起父母双双推诿抚养责任的离婚案,庭长万方芳如是说道。11岁的小帅因父母离异无人照料,辗转于两地救助站,最后被临时安置在养老院。
万方芳三赴养老院探望,带去食品和学习用品,更送去司法关怀。她一方面严厉告诫小帅父亲司某拒不抚养可能涉嫌遗弃罪,另一方面联动许昌中院共同疏导。经过两级法院法官推心置腹的沟通,司某终于回心转意,将小帅接回家中。
这是城关法庭“情感修复+心理疏导”模式的生动实践。该庭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上半年开展心理辅导10人次,为涉诉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创新家事调查制度,与县妇联联合选任家事调查员,深入学校、村委、家庭,形成详实调查报告,为裁判提供全方位参考。
![]()
多元协同的“治理良方”
“既要解开案件的'包袱’,更要卸下群众的'心结'。”在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时,刘小平法官深有感触。小美和小明相识两月便“结婚”,分手后因彩礼、嫁妆返还问题争执不下,案件历经8个月、两次审理。
刘小平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洞察到女方父亲诉求背后对女儿的心疼。她耐心倾听、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当几大包嫁妆在法庭清点交接时,两个家庭也彻底放下了恩怨。
城关法庭积极构建多元解纷网络,与妇联、司法、民政、社区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上半年联合调解家事纠纷60件。选任熟悉社情民意的家事调解员常驻法庭,参与调解及回访,调撤率保持在50%以上。
![]()
延伸服务的“法治温度”
巡回审判车开进丁营乡岗马村,77岁李老太的赡养纠纷在这里开庭。因耕地分配不均,老人与三个子女对簿公堂。万方芳法官与村干部一起,厘清矛盾根源,提出三个赡养方案。最终老人选择与二儿子同住,子女共同承担赡养费。村干部马占德主动担当“管家”,负责管理赡养费使用。
“咱基层法庭多做些,往大处说是融入基层治理,往小处说是良心活。”这是城关法庭干警的共识。他们积极开展“家事审判进社区”活动,上半年巡回审判5场,现场群众300人次;持续开展“护未”巡讲、模拟法庭等活动6次,受益儿童及接受指导的家长达1000余人次;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600余份,用法治力量护航成长。
在一起特殊离婚案中,双方均患智力残疾,判决容易但后续生活保障难解。万方芳冒雨前往女方所在村委会,协同为其办理低保,彻底解除后顾之忧。这种“判后兜底”的负责态度,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
固本强基的“队伍锻造”
城关法庭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创建“多元解纷,护未家和”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由3名员额法官、6名书记员、2名调解员组成的团队,上半年处理案件602件,结案率87.04%,收结案实现良性循环。
“我们不仅要办案,更要办出温度、办出效果。”这种理念已深入每位干警内心。他们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家事审判白皮书等形式,总结家事审判规律,2025年3月发布《2022-2024家事审判白皮书》,为深化家事审判改革指明了方向。
司法为民 再启新程
襄城县人民法院院长张亚表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城关法庭作为家事审判专业法庭,始终将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为重要使命。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将人民法庭建设成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前沿阵地。”
从情感到制度,从审判到服务,襄城县法院城关法庭正在家事审判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司法的温情守护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着法院智慧。
![]()
家事审判,考验的不仅是法律功底,更是群众工作能力。在襄城县城关法庭,我们看到法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实践。他们创新家事调查、心理疏导、回访帮扶等机制,把审判工作延伸到社区乡村、百姓家中。
新时代的家事审判,需要这种“如我在诉”的情怀,需要这种“润物无声”的智慧。城关法庭的实践表明,只有将法理情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供 稿:襄城县法院
统筹策划:省法院宣教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