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G,远不止是网速的突破,更是一场关于国家实力、科技主导权与未来秩序的战略博弈。这场竞赛的意义,早已超越“谁更快”的表层比拼,直指下一个信息时代的规则制定者归属。当世界还在畅想6G带来的智慧社会图景时,一场无声却激烈的专利高地争夺战,已然进入决战阶段。
![]()
2
谁能在这轮知识产权布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将在未来十年乃至更久的通信格局中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从全球专利分布来看,美国以35.2%的占比稳居第二梯队领头位置,日本紧随其后,持有9.9%的技术储备;而中国,则以40.3%的绝对优势领跑全球,成为当前6G专利版图中的最大持有方。
3
那么,中国在这一关键赛道上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这是否仅仅是一次常规的技术迭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它标志着一个由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的历史性转折点。
![]()
4
专利的占比与策略
5
6G所追求的目标极为宏大:实现每秒TB级别的数据传输能力,将网络响应延迟压缩至微秒级,近乎触达物理极限下的光速通信边界。更为深远的是,6G不再局限于传统通信架构,而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赋予网络系统自我感知、动态优化和智能决策的能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有脑”通信生态。
![]()
6
中国的应对之道清晰而有力——依托规模效应构筑技术护城河。在全球累计超过3.8万项6G相关专利申请中,中国贡献了40.3%,独立拥有的专利数量突破1.3万件,其中高达89%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显示出极强的原始创新能力。
![]()
7
早在2019年,工信部便牵头组建国家级6G推进工作组,迅速集结产学研各方力量,形成协同攻关机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行业领军企业全面投入研发。仅华为一家,就承担了国内近一半的6G专利申报任务,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争取基础性话语权提供了坚实支撑。
![]()
8
相比之下,美国凭借35.2%的专利份额采取“精准突击”模式,走的是“企业冲锋+政府托底”的双轨路径。高通、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在前沿领域持续投入巨额资金,主攻芯片设计、协议栈优化等核心技术环节。与此同时,联邦政府通过专项拨款、频谱资源倾斜以及开放测试平台等方式提供强力支持,重点突破量子加密通信、边缘智能计算等“卡脖子”难题,并长期布局毫米波通信与智能可重构天线阵列等尖端方向。
![]()
9
日本则将“专精特新”发挥到极致。NTT、富士通等老牌通信企业并不追逐总量扩张,而是聚焦亚太赫兹波段(太赫兹)、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等自身优势领域,集中资源进行深度研发。其专利申请普遍附带详尽的实验验证数据,强调可工程化落地能力。
![]()
10
例如,东京电子于2024年发布的新型高速通信设备,实测传输速率达到5G的20倍以上,充分体现了日本“厚积薄发、一击制胜”的技术风格。这种高度务实的研发取向,使其在硬件实现层面具备显著竞争力。
![]()
11
然而,各国战略也面临各自瓶颈。中国虽拥有庞大专利池,但如何打通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成果转化通道,提升专利的产业化率,仍是亟待破解的课题。美国高度依赖少数龙头企业,一旦头部公司战略失误或遭遇外部制裁,整个体系可能陷入停滞。日本则受限于国内市场容量小、研发投入增长乏力,难以支撑长期高强度创新。
![]()
12
抱团还是“割裂”
13
为了增强话语权,各国纷纷结盟组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日联盟。两国共同出资4.5亿美元建立联合研发中心,聚焦安全可信网络与先进无线通信技术开发。双方还计划在年内推出首个跨国6G联合测试平台,重点验证太赫兹频段下的超高速传输性能,目标速率超过100Gbps,意在打造区域技术共同体。
![]()
14
欧洲方面,在诺基亚主导下启动Hexa-X项目,获得欧盟高达8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致力于建设以绿色节能、低碳可持续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生态系统。韩国也不甘落后,宣布投入1.68亿美元专项资金,明确提出要在2028年完成全球首个6G商用部署,抢占商业化先机。
![]()
15
这种区域协作模式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整合资源加速技术成熟,另一方面却加剧了全球标准分裂的风险。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其最新报告中明确指出,中美日欧韩等地缘技术集团的兴起,正推动6G标准走向多极化与碎片化,增加了未来互联互通的复杂性。
![]()
16
面对这一趋势,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出高度的战略灵活性,即“内外并举、双轨驱动”。对外,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框架下的标准讨论,成功推动多项基于AI融合通信与绿色低碳网络的设计方案被纳入全球愿景文件,积极争取国际共识。
![]()
17
对内,则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依托全国已建成的300多万座5G基站和覆盖超7亿用户的庞大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6G技术研发与应用生态。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防范外部封锁、避免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根本保障。
![]()
18
中国从纸上谈兵走到了实地阶段
19
在这场从理论构想到实际验证的关键跃迁中,中国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不仅在深圳建成首个国家级6G试验网络,还在今年春季顺利完成核心传输链路的功能性测试。更具突破意义的是,在上海某智能制造园区内,基于6G连接的工业机械臂已实现毫秒级零延迟操控,展现出极高稳定性与实时响应能力。
![]()
20
日本继续坚持“硬件先行”的发展逻辑。他们不满足于纸面专利,而是执着于将技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2024年亮相的那款传输速度较5G提升20倍的高速通信装置,正是其强大工程化能力的最佳佐证。美国科技企业同样动作频频。
![]()
21
高通近期发布的新一代低功耗通信芯片,相较前代产品能耗下降20%,直接关系到终端设备的续航表现与运营成本控制,彰显其在核心元器件商业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据行业测算,6G基站建设与运维成本将远高于5G,单个节点年度维护费用或突破百万元大关,这对各国运营商的资金实力与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
22
综合来看,中国依靠庞大的专利储备、高效的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和广阔的内需市场,已在6G竞争初期赢得先机。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在全球顶尖创新主体中的影响力,如何加快将实验室成果高效转化为产业链优势,从而实现从“数量领先”到“质量引领”的跨越。
![]()
23
我们期待中国不仅能守住现有的专利优势,更能以此为契机,主导形成具有广泛国际认可度的中国版6G标准体系,让世界听见并采纳来自中国的技术声音,真正成为6G时代的全球引领者。
24
信息来源:
![]()
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