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科技公司正试图为我们提供专用的人工智能设备。其实没必要——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了。
![]()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的兴起激发了发明全新设备的冲动,这些设备对该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其外观和功能与我们以前拥有的任何产品都不同。
这些产品包括头戴式 XR 设备(例如耳机和眼镜)、别针、项链、手机配件以及前苹果设计师 Jony Ive 和 OpenAI 正在秘密开发的任何神秘产品。
但是,如果我们在追求这些新设备的过程中,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最终的人工智能形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拥有的东西,那该怎么办呢?甚至有可能,部署人工智能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技术。
我说的是耳机。
多年来,个人音频领域一直在不断发展,而将人工智能融入耳机正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芯片制造商高通可穿戴设备副总裁迪诺·贝基斯 (Dino Bekis) 说道。我们已开始在苹果新款AirPods Pro 3等设备上看到这一点。
人工智能对耳机的影响将是双重的。首先,它将以我们已经看到的改进为基础,例如能够轻松在主动降噪、透明模式和其他聆听模式之间切换。
我们不再需要手动控制,耳机本身将逐渐动态地处理这一切。耳机上的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更善于读取和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
Bekis 表示,即使你开启了主动降噪功能,你的耳机也能识别到有人在叫你的名字,从而提醒你有人试图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正在打电话,或者走在繁忙的街道上,耳机还能提醒你注意交通危险、警笛声或身后可能有人走近。
但他认为,AI耳机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在于用户与AI代理的互动。这些类似个人助理的人工智能将代表我们自主地与我们的设备和服务进行交互。
他说,没有比对话更“自然”的方式与他们互动,耳机中的高品质麦克风和扬声器将实现清晰有效的沟通。
贝基斯说:“耳塞或耳机实际上是昨天的技术,突然被重新发明,并成为我们未来与代理商互动的主要方式。”
01
耳机制造商与AI相遇
并非所有耳机都即将转型为可穿戴AI助手,而且各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Bekis表示,许多传统耳机公司“固守着对音质和音频文件处理能力的核心关注”。
与此同时,贝基斯表示,哈曼旗下的高端音频品牌Mark Levinson是高通正在合作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产品的耳机制造商之一。而产品线中也包含音频产品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则处于这一领域的前沿。
你只需看看三星、谷歌和苹果在过去几年里为其耳机增添的新功能就知道了。除了自适应音频之外,这些公司还开始添加人工智能 (AI) 专属功能。谷歌的 Pixel Buds 2 不仅仅是一款音频设备,更是以该公司 Gemini AI 助手为核心的硬件(例如,你可以说“嘿,谷歌”来激活 Gemini,并让它总结你的电子邮件)。
![]()
Apple 的 AirPods Pro 3 配备了新的 AI 实时翻译功能。
今年 9 月,苹果在 AirPods Pro 3 上推出了 AI 实时翻译功能。AirPods 会解析对方对你说的话,并以你选择的语言在你的耳边播放。它还会拾取你的语音并进行翻译,这样你就可以在手机屏幕上向对方显示他们语言的文字记录。
苹果似乎也在寻找进一步挖掘其耳机系列AI潜力的方法。彭博社本月早些时候的一篇报道称,该公司可能会在下一代AirPods Pro中引入AI红外摄像头,该摄像头可以通过手势激活并响应手势。
显然,智能手机制造商看到了耳机的潜力,它不仅仅是音频产品,就像他们曾经意识到手机不仅仅是一个打电话的设备一样。他们甚至可能将耳机和耳塞打造成我认为的终极AI可穿戴设备。
02
为什么是耳机?
与其他新兴的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可穿戴技术相比,耳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受欢迎程度:谁没有至少一副呢?(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至少三种不同风格的耳机,每种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与眼镜或手表不同。
是的,它们很常见也很熟悉,但如果你不经常佩戴它们,那么添加AI功能可能不太会吸引你。尤其是眼镜,它本身就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电池续航时间。此外,这项技术与处方镜片的结合也很困难,而且由于增加了摄像头,还存在隐私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科技公司仍在努力使智能眼镜变得像非智能眼镜一样时尚、佩戴舒适。
与此同时,智能手表和健身手环佩戴舒适度有所提升,但许多人仍然觉得它们在睡眠时显得笨重。它们中的传感器距离我们的脸部太远,而我们的大部分感官输入都来自脸部,因此它们无法精准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如果我们不看屏幕,它们就无法将感官反馈传递给我们。戒指和其他智能珠宝也是如此。
没有任何设备能与耳机,尤其是耳塞,在靠近人体主要感觉器官、能够输入和输出复杂感官数据方面相媲美。它们一直以来都设计精巧,易于佩戴和取下,并且功耗低,充电频率要求也不高。
CCS Insight 分析师 Leo Gebbie 表示:“至关重要的是,社会对此的接受程度也很重要,最终,耳机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它们不会在你和你正在体验的世界之间设置明显的障碍。而且,即使它们很明显,也不会让人因为担心你可能会捕捉到他们的影像而感到紧张,你也不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它们,Gebbie 说。
“相比之下,智能眼镜之类的产品则不同,我认为,用户需要学习一整套全新的行为,才能真正了解如何与设备互动,”他说,“此外,智能眼镜还涉及某种社会契约,对我来说,至少对于智能眼镜而言,这一直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更重要的是,耳机一直在逐渐变得更加智能,而我们大多数人甚至都没有注意到。
这种无形的演变是我所见过的最接近有形的表达,体现了科技领袖们普遍持有的信念:人工智能应该是一种微妙的、环境的力量,尽可能不引人注意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
耳机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并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对于希望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可穿戴技术接触人工智能的公司来说,耳机是最安全的选择。
包括SNS Insider和Mordor Intelligence在内的多家机构预测,到 2030 年代初,全球耳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000 亿美元以上。相比之下,Mordor 预测智能眼镜市场规模 同期将增长至 184 亿美元,这是我找到的较高估值之一。
格比表示,各大公司一直在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因此他们决心探索新型的人工智能设备。但他补充道:“耳机绝对是更安全的选择,因为它的外形设计人们已经很熟悉了。”
很可能没有任何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定义我们与人工智能的共存,如果有的话,那也将是我们选择的设备。
但我坚信,那些拥抱耳机潜力的公司,不会再做无用功,而是会让这些原本专注于音频的设备在人工智能时代蓬勃发展。或许这只是个人喜好,但我完全赞同。
免责声明:
本文所发布的内容和图片旨在传播行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所有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具有高度风险,投资者应基于自身判断和谨慎评估做出决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设为星标 避免错过
虚拟世界没有旁观者,每个点赞都是创造历史的像素
关注我,一起探索AWM⁺
2025-10-03
2025-10-02
2025-10-01
商业赞助
![]()
点击下方 “目录”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