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友好地图破解“找路难”,一圈应急服务化解“奔波忧”,一套保障机制撑起“安全感”。临淄区辛店街道牛山社区以精准服务回应快递外卖小哥需求的实践,为基层治理写下温暖注脚,更提供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鲜活样本。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城市运转的重要支撑,他们的生存状态关系城市温度。牛山社区跳出“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用16项“菜单式”服务精准对接小哥的急难愁盼。从小区门口的地图到食堂的6元特惠餐,从5分钟维修圈到极端天气的应急住宿,这些看似细碎的举措,恰恰击中了小哥“进门难、休息难、应急难”的痛点,让他们有了歇脚地、避风港。
牛山社区的治理智慧更体现在“多方协同”的实践中。社区联合物业、交警、商户等力量,将分散资源拧成服务合力,既通过商家联盟放大“爱心一杯水”的效应,又依托专业力量开展安全课堂与纠纷调解。这种“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多方联动”的模式,既避免了社区服务“单打独斗”的局限,又构建起立体式关爱网络,恰是对“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生动诠释。
![]()
权益保障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民生必答题。当24小时服务专群实现10分钟响应,当《权益保障指南》为小哥维权撑腰,社区用行动证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制度完善,更需要基层治理的精准落地。
归根结底,人们为这张地图点赞,是为一份“看见”与“被看见”的温情点赞,是为一种将服务落到实处、做到细处的治理智慧点赞,更是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人文关怀的城市未来点赞。牛山社区把小哥当家人的暖心举措,不仅让他们从“城市过客”变为“社区家人”,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这种扎根需求、凝聚合力的治理实践,理应成为更多社区的参照样本,让每一位为城市奔跑的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吉宝 李鸿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