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以来,东北旅游的热度简直超乎想象,国庆假期吉林一个省就接待了三千多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突破两百五十亿,长白山挤进来二十多万人,黑龙江伊春的民宿入住率都快满了。
曾经被当成新疆旅游平替的东北,这一次彻底靠自己杀成了顶流。
很多人纳闷,东北旅游怎么突然就爆火了?
![]()
不得不说,今年东北地方文旅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有跟其他地方拼同质化资源,而是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东北的秋冬有冰雪,有森林,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资源以前就有,但一直没被充分开发。
这几年东北各省开始精准定位,吉林专门聚焦冰雪旅游,早在新雪季开始前就跑到南京搞“雪国来信”主题推介会,提前给市场预热,还开了新雪季工作部署会,把雪场升级、配套服务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黑龙江伊春则是盯着生态做文章,作为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伊春没有盲目建景点,而是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把民宿产业当成了突破口。
![]()
当地成立了专门的民宿产业发展专班,出台了具体的行动方案,还聘请专业机构做整体规划,把乡村和林场的闲置房源盘活起来,改造成特色民宿。
为了鼓励民宿发展,伊春还给获评甲级、乙级的旅游民宿分别发五十万和二十万的一次性补助,金融机构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解决了经营者的资金难题。
这些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宿地方,而是搞“民宿+文化”“民宿+节庆”“民宿+美食”的融合业态,嘉荫县把亲子研学、农耕体验融入民宿,铁力市借着汉服游园会、乡村啤酒节给民宿引流。
各地还推出了本地特色美食和定制菜品服务,让游客住下来之后有的玩、有的吃,自然就愿意多待几天。
![]()
交通的改善是这次东北旅游爆火的关键支撑,以前大家觉得东北远,特别是南方人,去一次很不容易,现在这个问题被彻底解决了。
沈白高铁开通后,北京到长白山只需要四个小时,以前遥不可及的秘境变成了周末就能抵达的目的地,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出行门槛。
除了高铁,公路也在升级,G331国道吉林段把长白山、高句丽遗址、延吉这些景点串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国庆期间这条线上的车流量直接翻了四倍。
吉林松原的查干湖机场还加开了航班,让远程游客能更方便地抵达。
交通便利之后,游客的半径被拉大,以前可能只去一个城市,现在能沿着线路走好几个地方,旅游消费自然就上去了。
![]()
而且东北三省还和内蒙古自治区搞了协同立法,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这是东北三省一区的首部协同立法项目,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避免了各自为战,形成了规模效应。
辽宁还和河北签署协议,建立跨界长城保护利用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了旅游辐射范围。
服务和体验的升级是东北能留住游客的核心。
以前大家对东北旅游可能有一些刻板印象,但这次很多游客去了之后都反馈体验很好,关键就在于细节做得到位。
吉林的景区知道晚上冷,就给游客免费发棉袄,黑龙江有三十二家A级景区免费开放,还发了近三百万元的消费券,不是想着怎么赚游客的钱,而是真心实意地招待客人。
![]()
辽宁则把文体旅融合做得很透彻,出台了八十多项相关政策,从2023年就发布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投资额和旅游总收入双倍增的目标。
当地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率达到百分之百,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享受。
长春搞了复古市集,几天就吸引了上百万人,辽源的夜市有裸眼3D美食秀,延边民俗园更是创新搞起了白天非遗展演、晚上DJ派对的模式,让游客既能感受传统文化,又能体验新潮玩法。
![]()
这些细节让游客的体验感大大提升,平均停留时间拉长到了两天多,带动了酒店、餐饮、零售等一系列消费。
东北这次的爆火还离不开宣发,以前东北的旅游宣传比较零散,这几年开始形成合力,官媒和社交媒体联动发力。
官媒聚焦长白山、五花山这些景点,提升了东北旅游的美誉度,而、微博上的“延吉公主”“极限331”等话题持续霸榜,让年轻人主动参与传播,形成了病毒式扩散。
而且东北的文化IP不是凭空造的,而是基于自身的文化底蕴,延边的朝鲜族文化、长白山的神话传说、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记忆,这些都是别的地方学不来的。
![]()
辽宁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上,用“山魄辽远”“海脉潮生”“古韵悠长”三大板块展示文旅特色,还让游客现场体验满族刺绣等非遗技艺,实现了“可看、可玩、可带走”的深度参与。
这种宣传不是单纯的广告,而是让文化活起来,让游客有情感共鸣,这也是现在旅游消费的核心需求。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文旅产业作为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产业,成为东北转型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规划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都对文旅发展有明确部署,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消费促进计划,也为东北文旅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
东北的旅游产品更注重情绪价值,游客来这里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感受一种氛围,一种被真诚对待的感觉。
这几年全球旅游市场都在复苏,国内消费也在升级,大家更注重旅游的体验感和性价比,东北正好踩中了这个趋势。
可以见得,各个地方想搞好旅游业,不是有好资源就能火,关键是要把资源盘活,做好配套,让游客来得方便、住得舒心、玩得开心,还要有能让人记住的文化特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