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这边又出变故了,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有个水库大坝,说是被乌军炸坏了。
大坝一坏就发了洪水,近千个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先搬走避险,当地也赶紧启动了应急措施。
这已经不是冲突里第一次有水利设施被袭击了,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俄乌双方各说各的理。
![]()
这边大坝的事还没解决呢,普京很快就公开说,一款“世界独一份”的新导弹,已经完成关键测试了。
一边是大坝遇袭,一边是新导弹亮相,两件事连着发生,局势也越来越紧张。
那问题来了,普京这时候拿出这款新武器,和大坝被袭击有没有关系呢?
![]()
千人紧急逃命
2025年10月25日凌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的格拉福夫卡水库大坝突然传来爆炸声,打破了边境地区的宁静。
当地州长格拉德科夫很快在社交平台发声,确认是乌克兰武装部队发起的袭击,大坝关键结构受损,水库水位开始异常上涨。
![]()
“下游两个定居点已经有洪水漫出的迹象,必须马上撤离。”
当地紧急情况部门的工作人员立刻挨家挨户通知,到当天上午10点,近1000名居民被转移到临时安置点,政府紧急调配了饮用水、帐篷和方便食品。
信息来源:“基辅遭弹道导弹袭击”
![]()
有居民拍说,自家院子里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一辈子没见过水库放水这么急,东西根本来不及全搬走”。
俄罗斯国防部当天上午就发了声明,直接拿出证据:“乌军使用的是改进型‘风暴之影’巡航导弹,我们追踪到了完整飞行轨迹。
这种蓄意袭击民用基础设施的行为,明显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更直接,称这是“无视人道主义的危险举动”,已经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
![]()
但乌克兰方面很快否认了指控,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下午发消息说:“俄方的说法全是谎言,是为了掩盖战场失利编的借口。
我们的军事行动只针对军事目标,绝不会炸民用设施。”总统泽连斯基当晚的讲话里没提大坝的事,只强调“会用一切手段保家卫国,包括打击俄境内军事设施”。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大坝罗生门”了,2023年6月6日,乌克兰赫尔松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塌,当时俄乌也互相指责。
![]()
那次事故更严重,88个居民点被淹,最后双方统计的死亡人数加起来超过50人,2.3万栋房屋泡在水里,还有150吨机油漏进第聂伯河,连排雷人员都没法进入被淹的雷区。
为什么要炸大坝?
可能有人看不懂,打仗为啥要跟大坝过不去?其实从战场角度看,大坝的战略价值比想象中高得多。
就说2023年的卡霍夫卡大坝,它不仅给扎波罗热核电站提供冷却用水,还控制着克里米亚的水源。
![]()
当时俄方说乌军炸大坝是为了强渡第聂伯河,用洪水冲掉俄军布的雷区。
乌方反过来指责俄军自己炸的,想靠洪水阻止乌军反攻,两种说法虽然对立,但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炸大坝能直接改变战场态势。
这次别尔哥罗德的大坝也一样,军事分析人士说,别尔哥罗德州是俄军向乌克兰东部增兵的重要通道,水库下游就是几条关键补给线。
![]()
要是大坝真的溃决,洪水会冲断铁路和公路,俄军的物资运输肯定受影响,乌克兰可能是想靠这种方式,缓解正面战场的压力。
但这种打法的代价太惨重,《日内瓦公约》里明确规定,战争中不能攻击水坝、电站这些“对民众生存至关重要”的设施。
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后,下游居民不仅要逃洪水,还要担心被冲出来的地雷,农业灌溉用水也断了,全球粮食期货价格都跟着涨了一波。
![]()
这次别尔哥罗德的居民虽然撤得快,但家里的房子、地里的庄稼基本都毁了,恢复起来至少要几年。
“海燕”导弹能飞1.4万公里
大坝遭袭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防会议上抛出了一个更震撼的消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已经完成关键测试,全球找不出第二个同款。
这个导弹到底有多厉害?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给了具体数据:试飞时飞了1.4万公里,在空中盘旋了15小时,而且这还没到极限射程。
![]()
更关键的是,它能轻松绕过反导系统,“现有的防空武器根本拦不住”。
简单说,普通巡航导弹靠燃料推进,飞几千公里就没油了,而且路线相对固定,容易被拦截。
但“海燕”用核动力,理论上能一直飞,想绕哪个国家上空过就绕哪个,反导系统根本没法预判路线。
难怪普京说它是“独一无二”的,这确实是俄罗斯“非对称战略”的王牌——你打我的民生设施,我就亮出让你防不住的大杀器。
![]()
选在这个时间点宣布,显然是冲着大坝遇袭来的。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久拉夫列夫已经放话,建议用“匕首”导弹对等报复乌克兰的基础设施。
而普京亮出“海燕”,更是直接警告美西方:别再给乌克兰送武器,你们的反导系统没用。
美国方面很快确认收到了俄方的通报,但没公开表态,估计也在琢磨应对办法。
![]()
冲突停不下来?
现在俄乌双方已经陷入“你来我往”的升级循环。俄方说,10月26日当天就精准打击了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车间、铁路补给线和几个能源设施。
还透露在红军城地区包围了5500名乌军,沃尔昌斯克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控制。
![]()
乌方虽然没承认炸大坝,但泽连斯基的表态很硬,说会“继续打击俄境内军事设施”。
西方媒体报道时都用了“各执一词”的说法,没敢直接认定责任方,毕竟两边都拿不出让对方信服的铁证。
信息来源:外媒:俄称乌军袭击俄水坝,或引发洪灾
![]()
最可怜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后,有老人抱着宠物在屋顶等救援,还有农户看着被淹的农田哭,那些损失到现在都没人赔。
这次别尔哥罗德的居民虽然及时撤离,但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在房子和地里,现在只能挤在临时安置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
国际社会也在呼吁停火,联合国之前就说过,攻击民用基础设施“可能构成战争罪”。
![]()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双方都没要停的意思:乌克兰靠西方援助撑着,俄罗斯有导弹撑腰,最后遭殃的还是那些只想安稳过日子的人。
后续会更糟吗?
接下来的局势可能会更复杂,首先是大坝的后续影响,别尔哥罗德的大坝虽然没完全溃决,但结构受损严重,要是再遭袭击或者遇到暴雨,洪水风险还在。
![]()
当地政府已经安排了24小时巡逻,生怕出现二次险情。
然后是“海燕”导弹的威慑效应。这款导弹现在只是完成测试,还没正式部署,但已经让欧洲国家紧张起来了。
信息来源:俄方称别尔哥罗德水库大坝遭乌军打击受损
![]()
要是真的部署,北约的反导体系等于被废了一半,可能会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大家都开始搞新型导弹,全球安全局势只会更差。
最关键的还是人道主义危机,卡霍夫卡大坝的教训摆在那,洪水退了之后,污染、地雷、粮食短缺这些问题会跟着来。
![]()
现在别尔哥罗德的居民虽然有临时安置,但长期怎么办?冬天快到了,取暖、吃饭都是难题。
联合国安理会已经收到了俄方的议案,可能会开紧急会议讨论大坝事件,但从之前的经验看,大概率还是“各说各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毕竟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早就不只是两国的事了,背后牵扯着美西方和俄罗斯的战略博弈。
只是希望双方能有点底线,别再拿民用设施开刀。不管是大坝还是电站,炸碎的都是老百姓的生活。
战争没有赢家,最后买单的永远是普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