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政策落地的“精度”,一头系着群众生活的“温度”。物业服务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其质量直接关系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9月以来,庙行镇锚定物业服务领域的“急难愁盼”,全面打响物业治理百难攻坚战,推动26个居民区100余项治理难题从“清单”走向“清零”,在“解民忧”中筑牢治理根基。
![]()
把“群众诉求”变成“闭环答卷”
治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难题解没解,清单是标尺。
庙行镇深谙“问题导向”是治理的核心,在攻坚之初便聚焦电梯加装、业委会换届、绿化修补、道路改造、僵尸车清理等群众反映最集中的痛点,梳理形成《百难攻坚行动清单》,让每一项任务都“靶向明确”。
这份清单里,没有模糊表述,只有责任到人、时限到天的硬约束:共康二村的燃气管道改造,直面老小区用气安全隐患,专班蹲点协调施工进度,确保冬季来临前让居民用上“安心气”;馨康苑的路灯更换,针对夜间出行“摸黑走”的困扰,逐栋排查破损灯具,让社区小路重新亮起“暖光灯”;屹立家园的积水根治,破解雨季“出门趟水”的难题,通过管网改造与排水优化,从临时抽排转向长效解决;中环国际的物业选聘,回应居民对服务提质的期待,全程公开流程、邀请居民监督,选出信得过、靠得住的服务团队。
![]()
“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不是一句口号——镇职能部门、居民区党组织、物业企业三级联动,每周对账、每月督导,对完成的项目开展“回头看”,对未达标的任务现场“督进度”,确保100余项难题年底前 100%闭环,让“群众盼的”与“政府干的”同频共振。
让“单打独斗”变成“多元共治”
物业治理从来不是“一家之事”,若缺乏多方协同,再完善的清单也难落地。庙行镇跳出“政府包揽”的思维定式,构建“党组织引领、居民当主角、业委会强履职、物业提服务”的多元协同机制,让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在居民区层面,物业联席会议成为“沟通桥梁”——每月定期召开的会议上,居民可直接向物业提诉求、向业委会提建议,职能部门现场回应政策疑问,打破“居民有怨不敢说、物业有难没人帮”的僵局;攻坚专班化身“攻坚尖兵”——针对复杂难题(如老旧小区电梯更新),由居民区书记牵头,联合住建、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上门研判,避免 “多头跑、反复推”;业委会主题沙龙着力“强基固本”——邀请优秀业委会成员分享经验,解读《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破解部分业委会“不敢履职、不会履职”的困境;物业技能比武倒逼 “服务升级”——围绕设施维修、应急处置、客户服务等核心能力开展竞赛,让“比学赶超”成为物业行业的新风尚。
![]()
从“居民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治理”,庙行镇用机制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如今,在共康五村,居民自发参与废旧垃圾厢房彩绘,让“灰色角落”变成“文化打卡点”;在和欣国际,业主志愿者协助监督垃圾分类,让 “绿色习惯”融入日常——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正成为治理最坚实的支撑。
从“问题整改”到“源头治理”
攻坚不是“一阵风”,而是要让治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留得住。”随着百难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庙行镇的社区正在发生看得见的变化:
安全网更密了:九英里更新地下车库监控,馨康苑增设非机动车库摄像头,场北社区升级全域监控系统,“天眼”24小时守护,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社区颜值更高了:新梅绿岛苑打造精品垃圾厢房,怡景园完成分类设施整体改造,和欣国际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共康五村开展废旧垃圾厢房彩绘;
治理根基更牢了:共康八村、共康公寓平稳完成业委会换届,丽都雅苑组建新业委会,共和新苑修订三项公约,让社区决策更透明、管理更规范;
生活更舒心了:多个小区同步清理非机动车“僵尸车”,屹立家园修订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破解“乱停放、占通道”难题;26台电梯更新项目在共和新苑、馨康苑启动,让老人们告别“爬楼难”。
![]()
下一步,庙行镇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监督考核、典型宣传、群众评议”三大抓手:推动物业治理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力争全年物业类工单投诉降10%以上。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治理的温度与幸福的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