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显示,解放军与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的联合反潜演习中,成功实现了水文气象数据和海空航迹的实时共享。这标志着中国正在西太平洋构建一个从海底到太空的五层传感器网络——"透明海洋"系统,要让深潜潜艇无处遁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套系统可不是简单的雷达阵列,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智能网络。最上层的海洋星团卫星星座负责广域扫描,一旦发现可疑目标,立即唤醒下层的智能浮标和无人舰艇。这些水面节点就像海上哨兵,把缓慢的水声信号转换成高速数据传回岸基指挥中心。更厉害的是深海中的自主潜航器,它们能在水下巡逻数周,填补监测空白。
海底电缆连接的天文台和导航信标构成了整个系统的骨架。这些海底枢纽不仅为无人潜艇提供充电和数据传输服务,还让它们能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持续作战。而统管这一切的"深蓝色大脑"数据融合中心,已经能够实现杀伤网络的智能重组——即使某个节点被摧毁,系统也能在瞬间重新规划45条备选路径。
![]()
这个系统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自适应能力。传统杀伤链就像串珍珠,断了一环就全盘失效。而解放军的海上杀伤网更像互联网,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有多条通路。大连海军学院开发的算法已经证明,系统能在节点受损时立即匹配幸存单元,保持作战网络持续运转。
当然这套系统也面临技术瓶颈。光学通信需要清澈海水,声学信号在复杂海域容易衰减,蜂窝网络在海上更是信号微弱。但中国科研团队已经找到对策——多链路中继浮标可以在卫星、蜂窝和声学通信间智能切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超低功耗唤醒技术则让节点可以休眠数月,只在需要时被激活。
![]()
对美军而言,这套系统直接威胁到其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南海、台海、吕宋海峡等关键水域的潜艇隐蔽性将大幅下降,就连关岛周边也不再安全。更棘手的是,这套网络在和平时期就能有效干扰美军的侦察活动。
美专家建议采取"网状对网状"的反制策略:一方面通过电子欺骗和干扰破坏传感器网络,另一方面主动猎杀无人潜航器。与澳大利亚"幽灵鲨"、日本远程通信系统的区域合作也被提上日程,但要想在解放军已经部署传感器的水域建立反制力量,绝非朝夕之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