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风风木木
爱尔兰这次的总统选举结果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一个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女士竟然成功当选了。
当地时间10月25日,康诺利当选爱尔兰第十任总统,她是位来自戈尔韦郡、年满68岁独立候选人,并最终以63.36%的得票率击败第二大党候选人汉弗莱斯成功当选。
![]()
随着康诺利的当选,她竞选时期的话也被很多人翻出来了,她对美国表现出强硬态度。
她直言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并认为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不稳定的来源之一”。
不禁让人思考,一个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科技巨头的国家,怎么会选出一位对其最大“金主”毫不留情的批评者来当自己的门面?
![]()
喊话的底气来自民众
康诺利那些听上去相当激进的言论,可不是她一个人的即兴发挥,
这代表了爱尔兰社会一股潜藏已久、并且越来越强的怀疑主义思潮。
她能以压倒性优势获胜,本身就证明了她这种思潮在民间有着多么深厚的基础。
![]()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她能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轻松拿下63.36%的超高票,而她的主要对手、来自爱尔兰统一党的希瑟·汉弗莱斯,得票率还不到三成。
汉弗莱斯甚至在计票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提前向她道贺了。
![]()
作为一名独立参选人,她却赢得了包括爱尔兰最大反对党新芬党在内的整个左翼阵营的广泛支持。
新芬党的主张,就是追求社会公平、反对北约扩军,并致力于推动爱尔兰统一。
这充分说明,康诺利的观点在爱尔兰绝不是什么边缘声音。
![]()
所以,当她声称每个爱尔兰人都“对美国存在信任问题”时,这句听起来有点夸张的话,在民意数据的映衬下,更像是一种精准的概括,而非个人臆断。
![]()
言辞的锋芒与资本的捆绑
她的言辞有多锋利?她不仅公开给美国定性为“帝国主义强国”,更是在加沙问题上直截了当地指控,那里的“种族灭绝”就是“由美国的资金促成和资助的”。
且毫不掩饰对西方大国的不信任,明确表示爱尔兰不能完全信任美国、英国或法国。
在她看来,这些国家“深陷于军火工业”,在世界各地制造流血冲突。
![]()
但与这种尖锐批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爱尔兰经济的现实,
这个国家的繁荣,与美国的资本已经深度捆绑,
美国是爱尔兰最大的外资来源国,超数十万个高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美国公司。
这个经济现实,是任何政治表态都绕不开的巨大背景板。
![]()
康诺利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她承诺,自己会成为一位“善于倾听、善于反思并在必要时发言”的总统。
她的策略也相当巧妙,当被问到会不会见特朗普时,她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界线:礼节性的会面可以接受,但如果谈话涉及到她所认定的加沙问题,那就另当别论。
![]()
她正是在这个有限的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作为“国家良心”的象征影响力。
重新定义“中立”
这位现年68岁的新总统,她的出现,可能预示着爱尔兰国家身份的一次重要转型,
这个国家传统的“军事中立”,正在被重新定义为一种更积极、更具批判性的“全球和平主义”。
爱尔兰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独特的道德角色。
![]()
看看她的个人履历就知道了,她出生于爱尔兰西部的戈尔韦郡,政治生涯从1999年进入戈尔韦市议会起步,早年关注的是教育、社会福利和环保这类地方议题。
一路走来,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社会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
她的批判并非只针对某个国家,而是指向一整个体系。
欧盟增加军费开支的计划,北约都是他批评的对象。
这已经远超了“不加入某个军事联盟”的传统中立概念,是一种对整个西方军事工业的系统性反思。
![]()
对美国领导力的审视,在欧洲也并非孤例,
它恰好呼应了像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寻求的“战略自主”。
康诺利的当选,被外界解读为爱尔兰试图摆脱过去那种“亲欧美”的外交惯性。
![]()
结语
等康诺利正式宣誓就职后,她的每一个表态,都会成为一个观察窗口,让世界看到爱尔兰如何在经济依赖和精神独立这对核心矛盾中,艰难地寻找平衡。
她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美爱关系的末日,而是宣告它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阶段。
世界将看到的是,一个欧洲小国,如何重新锻造自己的国家认同。
![]()
信源:
1每经电讯
2.真实最前言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