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孙一倩:保持“小白心态”的大国工匠

0
分享至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大众日报通讯员 马强 刘海军

日前,见到孙一倩时,她刚从湖北荆州风尘仆仆返回德州。近一年来,随着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第二基地的快速建设,她几乎每个月都在德州与荆州之间往返奔波。

不久前,作为华鲁恒升首席主任技师,孙一倩还捧回了“大国工匠”荣誉证书。从一名中专生到站上全国工匠最高领奖台,孙一倩用“持续学习”打破了学历的桎梏,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齐鲁大工匠等多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首套DMF(二甲基甲酰胺)装置一次投产成功,到开发国内首套单线产能最大的5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再到30万吨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项目顺利投产,每一次打破技术壁垒的重大工程,都凝聚着她的智慧与汗水。在孙一倩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关于碳酸甲乙酯生产中催化剂高效利用的课题报告。扉页上,“降低消耗85%”的红色批注格外醒目——这一改进预计每年可节约催化剂成本及物料损失达1600余万元。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她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多的攻坚历程。

2021年,华鲁恒升计划建设15万吨产能的碳酸甲乙酯项目。当时,行业最大单套装置产能仅为3万吨,有先期开发经验的设计院评估后直言“风险太大”,甚至提出签署“风险规避协议”。“风险要自己承担,不如我们自己干!”孙一倩主动请缨,带领十余人的团队从实验室小试起步,开启了连轴转的攻关模式。

中试装置一开车就遇到了难题:产品纯度仅达到99.9%,距离电池级产品要求的99.99%还差关键一步。“那一周,团队都没睡过囫囵觉,黑板上写满了参数,分析报告堆了半米高。”孙一倩回忆。最终,通过溯源分析,他们发现是催化剂过滤不彻底导致的杂质残留,团队果断调整工艺流程,成功突破纯度瓶颈。

如今,华鲁恒升碳酸甲乙酯产能已达3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巨头都成为其稳定客户。

2024年,孙一倩入选大国工匠培育计划,成为清华大学线下培训班中的“特殊学员”。那次培训让她彻底摒弃了“50岁就该退休”的想法,反而主动报名参加2025年11月赴芬兰的培训,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领域。她说:“要跟上行业迭代的步伐,就得永远保持‘小白心态’。”

通过自己摸索的“授、习、点”三步教学法,她带出了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如今,孙一倩仍保持着规律的工作节奏。“华鲁恒升德州厂区在黄河畔,湖北厂区在长江边。无论身在何处,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就是我的本分。”这位大国工匠,用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真谛,在中国化工产业升级的征程中坚定前行。

来源:大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incentive-icons
中工网
中工网为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中央新闻网站
305949文章数 118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