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核武器这块儿,一直保持着全球老大的位置,从二战结束扔原子弹开始,就把这玩意儿当成压箱底的底牌。冷战时候,美苏两家疯狂囤积,到顶峰时加起来六万多枚,现在虽然裁减了不少,但美国和俄罗斯还是占大头,总数一万二千枚左右。
中国从1964年搞出第一颗原子弹后,也慢慢建起自己的核力量,不过数量比美俄少得多,政策上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
![]()
这几年,美国觉得中国核能力在涨,透明度又不高,就在2018年出了个核态势评估报告,里面特别推低当量核武器,说是灵活选项,能针对特定对手威慑,不至于闹成全面核战。
其实这报告里,中国被点名当主要对手,美国人算盘打得精,觉得用小威力核弹打中国军事目标,中国因为政策限制,不会轻易回击大当量战略核,这样就能单方面占便宜。
这个低当量核武器,不是什么新鲜货,美国早就有B61系列炸弹,能从飞机扔,现在升级到B61-12,精度高得吓人,一枚造价两千八百万美元。2019年,他们开始生产W76-2弹头,装在潜射导弹上,2020年就部署到潜艇了。
![]()
美国情报显示,中国核弹头从2018年的两百五十枚左右,涨到今年的六百枚,现代化速度快,洲际导弹和潜艇发射能力都上来了。美国常规部队在亚太地区有点吃力,第一岛链从日本到菲律宾的部署,限制中国海军的效果越来越差,就想靠核选项补位。
低当量意思是爆炸威力小于一万吨TNT,相比广岛原子弹的一万五千吨小不少,辐射污染相对轻,但长期影响土壤和水源还是在的。
美国这个计划,表面上针对俄罗斯和中国,说是应对对手的战术核扩张。报告里明说,中国核力量不透明,扩张快,美国需要低当量来平衡。W76-2威力大约五千吨TNT,能精准打军事基地,不造成大面积平民伤亡。
![]()
美国人推测,如果冲突起来,用这种小核弹从弗吉尼亚级潜艇或F-35飞机发射,机动性强,中国拦截难,中国战术核储备又少,没法对等回击,只能忍着。要是中国升级用战略核,那等于自找全面战争,美国觉得中国不敢冒这险。
这思路听着简单,但忽略了中国核政策的底线。中国从1964年爆炸原子弹那天起,就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到现在没变过。外交部多次重申,这不是空话,一旦挨核打,不管大小当量,都会全力反击,确保对手付出高代价。
中国核弹头数量,报告估算约六百枚,比美国部署的一千七百多少,但够用,重点在第二打击能力上,就是挨打后还能报复。现代化包括东风系列洲际导弹,射程覆盖美国本土,潜艇发射的巨浪导弹也在升级。
![]()
中国不搞军备竞赛,坚持最小威慑,呼吁五大核国谈不首先使用条约。2024年,中国外交官在联合国推动这事儿,美俄法英都没全答应。中国核透明度,美国老抱怨低,但中国一贯说,核武器是防御工具,不是进攻。
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搞三线建设,在西南山区建基地和工厂,利用地形防护,核打击难完全摧毁,内部还能快速恢复生产。这让美国低当量思路显得不靠谱,因为中国常规力量在亚太占优,核反击决心强。
特朗普政府推这个计划时,2017年1月就指示国防部审查核态势,2018年2月报告出炉。特朗普本人对核现代化感兴趣,任内批准W76-2生产和部署,还想搞核武装海基巡航导弹,不过国会批了部分资金。他觉得低当量能让核战更可控,减少对手误判。
![]()
但批评者说,这反而降低核门槛,容易从常规冲突滑向核用。特朗普2020年下台后,拜登政府继续部分政策,但取消了海基巡航导弹计划。2024年特朗普又选上,今年第二任期开始,五角大楼讨论加强印太部署,三叉戟导弹升级,花大钱。
低当量武器部署后,美国海军2020年在太平洋巡航潜艇,装载W76-2,情报评估中国核扩张会打破平衡。中国回应是加强防空系统,能锁定来袭导弹,确认攻击后,洲际导弹瞄准美国关键点,不分级别,直接最大威力。
中国外交2023年中美元首会晤时,就核风险交换意见,2024年重申不先用,呼吁加入条约。俄罗斯和中国都在现代化,但中国不跟风扩张。全球核弹头总量降到一万二千,美国低当量计划增加不稳定,容易引发升级。中国有拦截手段,防护强,美国低估了中国反击意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