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蹲在卫生间堵漏时,我盯着墙皮上的水渍突然想:未来五年的日子,会不会就像我家这漏水的老房子 —— 看似糟心,实则藏着补补修修的希望?作为月薪八千、房贷五千的普通上班族,我对房市、收入、消费的看法,全是从柴米油盐和墙皮水渍里泡出来的。
![]()
未来五年房市、收入、消费这样干
先说说这让人纠结到脱发的房市。上周老婆拿着手机怼我脸上:“你看马光远说的,咱这三四线城市的老破小,五年后可能跌三成!” 我一边往墙缝里挤防水胶,一边回怼:“跌了又能咋?卖了咱去哪住?” 我俩住的是 2000 年的老旧小区,顶楼漏水是老毛病,去年雨季卧室墙皮泡得能挤出水,找游击队补了三次,花了两千多还是漏。
前阵子听说小区要纳入老旧改造计划,老婆眼睛亮了:“政策说要支持刚需,改造后房价会不会稳点?” 我翻出小区业主群的聊天记录,老周去年卖了同小区的房子,挂了半年才出手,比 2019 年便宜了十五万,而我表弟在省会核心区买的新房,今年反而涨了五个点。这房市分化得比我家房子漏水维修费用还极端 —— 核心城市是 “黄金价”,咱这老破小怕是 “白菜价” 都没人抢,难怪政策要 “托底不刺激”,真是精准拿捏了刚需的命门。
![]()
未来五年房市、收入、消费这样干
说到收入,我最近正琢磨着考个防水施工证。前几天跟发小大刘喝酒,这小子十年前还是个刷墙的小工,现在开了家防水公司,专做老旧小区改造和绿色建筑项目。“你知道不?未来五年防水市场能到六千八百亿规模!” 他抿着二锅头,手机里翻出环保防水涂料的检测报告,“以前用的沥青卷材要被淘汰了,现在都要水性涂料、自修复材料,我去年光研发就投了二十万,今年接的老旧小区改造活排到后年了。”
我听得直咋舌,对比自己 —— 在传统制造业干了八年,工资从五千涨到八千,去年想涨薪还被老板约谈:“想涨薪?要么学数字技术,要么转岗做销售。” 这不,十五五规划说要支持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岗位薪资是传统行业的三到五倍,可我这脑子学 AI 不如学补漏。大刘拍着我肩膀:“你来我这干呗,现在缺懂技术的工人,带证上岗月薪能给到一万二,比你坐办公室还强。” 我心里打鼓:一边是稳岗政策托底的 “铁饭碗”,一边是行业风口上的 “高收入”,这选择比补卫生间漏水还考验手艺。
![]()
未来五年房市、收入、消费这样干
消费上,我明显感觉自己越来越 “抠门” 又越来越 “敢花”。上周逛超市,老婆想买进口洗衣液,我直接拎了国产的:“现在国货质量不差,还能参加以旧换新补贴,省五十是五十。” 但转头就给我妈报了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班,花了一千二 —— 现在银发经济火得很,老妈学会视频通话后,再也不用天天打电话催我们回家了。
前阵子想换冰箱,纠结了半个月,最后选了一级能效的智能款,虽然比普通款贵三千,但政策有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而且能联网控温,省电费还方便。对比十年前,那时候发工资就想买新衣服、下馆子,现在消费全看 “性价比” 和 “必要性”:旅游选周边游,因为跨境游虽火但太贵;购物优先服务型消费,比如防水补漏这种刚需,花再多也不心疼,而奢侈品专柜一年都逛不了一次。就像陈丽芬研究员说的,消费市场在平稳增长,但咱小市民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了。
![]()
昨天楼下王大爷找我帮忙看防水,唠起未来五年的打算。“我那套闲置的县城房子,打算今年就卖了,” 大爷叹口气,“马光远说人口净流出的地方房子不值钱,不如换成理财,养老也踏实。” 我看着大爷家刚改造完的屋面防水,蓝色的环保防水卷材在阳光下发亮,突然觉得:未来五年的日子,就像这做防水 —— 选对材料(比如核心城市的好房子、有前景的行业)、找对方法(比如学技能涨薪、理性消费),才能防住生活的 “漏水点”。
至于我,已经报了防水施工培训班,打算先考个证备用。老婆也同意了:“就算不辞职,以后自家房子漏水也能自己修,省下来的钱够给孩子报兴趣班了。” 想想也是,房市再分化,日子还得过;工资再难涨,技能不能荒;消费再理性,该花的还得花。就像我家这老房子,虽然漏水,但只要肯补,总能遮风挡雨;未来五年的日子,虽然有不确定性,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过出滋味来 —— 毕竟,咱小市民的幸福,从来都是补出来、拼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