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军长久以来,火力实在太弱了,所以没办法,只有选择“穷则迂回穿插”的战术,跑来跑去寻觅战机,对于士兵来说,这是极大的体力挑战。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如果枪炮火力不足,就算找到敌人,也不一定能够歼灭敌人,因为在绝对实力面前,再巧的战术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因此,我军初期缴获的战利品,对于枪炮的关注度非常高,《游击队歌》直接提到“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送上前”,可见,我军将士对于得到枪炮的迫切期盼。
![]()
但仔细观察军史,我们会发现,对于枪炮更为重视的是为将者,也就是直接带兵打仗的人,比如《亮剑》的李云龙这种,《亮剑》当中有一个贯穿情节,那就是李云龙非常关注独立团的武器情况:独立团曾经在反“扫荡”作战中丢了几挺歪把子机枪就心疼不已;后面,缴获了一些武器装备,李云龙就沾沾自喜,说道:“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什么都有了:骑兵连重新组建了;轻重机枪不多,也有20多挺;再缴获了2门九二式步兵炮。”言辞里面,都是对枪炮的极度喜欢。
![]()
像李云龙之类的为将者很多,他们整天在战场上直面敌人,对于枪炮高度关注很正常。但为帅者则不然,他们对于缴获的战利品,最为喜欢的是军事地图。
![]()
林总在平型关战役,缴获的枪炮也不少,但他都没太关注,他亲自过问的是日军的一份军事地图,该地图上绘有日军自平津直至主攻平型关、雁门关、保定及津浦路的部署、部队番号等详细信息。林彪深知这份地图的价值,因为这份缴获的地图对于了解华北日军的战略部署与进攻重点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枪炮能比。
![]()
刘伯承元帅在第二次七亘村伏击战缴获了不少步马枪、轻机枪。除此之外,其他战利品更是琳琅满目,刘伯承、陈赓等人的坐骑都换成了日本大洋马。但最令刘帅惊喜的,还是在战利品中找到了两份军用地图,一份山西的,一份华北地区的,先前刘伯承途经太原时,曾经向阎锡山要几份军用地图,回答说没有。无可奈何之下,刘伯承指挥作战时,甚至连中学生的袖珍本地图都用上了。现在能够缴获到军用地图,刘帅自然是喜出望外。
![]()
为将者只需要考虑战场的枪炮对决,为帅者更要考虑在哪个战场进行对决。
因此,彭总、徐帅、粟裕等等独当一面的帅才,他们都对军用地图非常敏感,他们通常要思考的是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枪炮的作用是一时的,是战场短兵交接的必需,但如何调度兵力,则需要地图。
![]()
打仗,地图就是眼睛,可以少一些枪支弹药,但绝对不能少了地图。没有地图,部队去哪儿?打哪儿?都不知道。
由于我军初期,对于地图测绘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自己的地图。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军事地图,老蒋给我们发的少得可怜,因此,为帅者对于缴获的地图非常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