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阳光俱乐部》正在院线上映。我看的那一场,只有我一个人。偌大的电影厅,只卖出去一张票,免不得令人唏嘘。然而,反观这部电影的整体质量,不卖座,也是必然。这种不卖座,并非是它曲高和寡,相反,是它离开了普通影迷的生活,缺乏了生存的基本真实,最终造成了一种无病呻吟之感。廉价的剧本,加上黄晓明廉价的表演方式,带来了这部《阳光俱乐部》整体的廉价感。
![]()
因此,他去了美国,给母亲找最先进的药物,智力低于普通人的儿子,则用成功学俱乐部学来的知识,给母亲加油打气,母亲在他们的安排之下,实现了夕阳恋,最终离开人世。继而,影片感慨人生。这种感慨,当然也有价值,但有多大价值呢?生老病死,为人之常情,这是在“无解处”进行的廉价的生命感慨。这种感慨,或许只能让普通影迷看到另一个真实——有钱真好。有钱,可以住独门独院的大别墅,可以为了晒太阳而打通外墙,装上硬玻璃罩;有钱,可以直接请假,去美国,给母亲找最先进的药物;有钱,可以穿着体面,找到曾经的恋爱对象,开启黄昏恋模式;有钱,也可以在医院当中不太痛苦的死去……
![]()
《阳光俱乐部》讲的并非是普通人的故事。而面对疾病与死亡这件事情的时候,编剧导演也并不触碰普通人必然面对的治疗费用、医保报销方式等等。所以,它的这个有关死亡的故事,更像是魏书钧导演制造出来的空中楼阁,说其无病呻吟有些过度,说其是富贵病呻吟,则相对合理。在不接触治病费用、医保报销方式等基础真实的前提之下,这部电影则在一些虚构的内容当中使劲把玩。比如说,黄晓明角色满足于成功学讲师的励志鸡汤。母亲角色则在自己的所谓的高端音乐当中流连忘返。祖峰角色在科学和公鸡玄学当中左右摇摆。编剧导演的意思很清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而且只能在这个圈子当中转悠,无法实现更多的突破。当然,这也是哲学上的老生常谈,没啥新意可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