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我拉着行李箱跟在丈夫身后,第一次踏进了婆家的大门。
"哎哟,新媳妇来啦!"婆婆笑容满面地从厨房探出头来,手上还沾着面粉,"快进来,别站门口,外面冷。"
我紧张地点点头,手心微微冒汗。结婚半年了,因为工作原因,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婆家过年。丈夫孙明握了握我的手,低声安慰:"别紧张,我妈人很好的。"
就在我刚放下行李,婆婆的三个牌友已经陆续到齐,麻将桌很快支了起来。
"老孙家今年可有福了,娶了个城里媳妇!"大姨扭头看了我一眼,笑着搓了搓手中的麻将。
这一幕,我万万没想到,就是因为婆婆在麻将桌上的一句闲谈,竟然会引发后来一连串的风波,让我的丈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杠!"婆婆得意地推出四张相同的牌,随口说道:"这牌运好啊,跟我家小孙最近的运气一样,不仅工作提干,工资涨了一大截,这不是还要买新房子嘛!"
我正端着水果从厨房出来,听到这话,手里的盘子差点掉在地上。买新房子?我和孙明什么时候说要买新房了?
大姨立刻来了精神:"哟,小两口要买新房啊?在哪买啊?"
"当然是咱们这儿啦,离我们近点好照应。"婆婆一边打牌一边说,"小陈家那个单位新楼盘不错,听说他们单位内部价优惠不少呢!"
我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孙明从卧室出来,看到我的表情,顿时明白出了状况。
"妈,您别乱说,我们没打算买新房啊。"孙明赶紧解释。
婆婆愣了一下,脸上笑容僵住:"前段时间不是你自己说的吗?工资涨了想换大房子。"
"那是随口一说,我们现在的房子挺好的,没必要换。"孙明走到我身边,小声道,"别误会,我真没这打算。"
我勉强笑了笑,把水果放在桌上,转身回了厨房。其实我和孙明结婚前就商量好了,我们在城里有按揭的小房子,虽然不大但位置好,离我们俩单位都近。婆家在县城,距离市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果在这里买房,我的通勤时间会增加三倍不止。
婆婆似乎意识到说错话了,赶忙转移话题:"打牌打牌,该谁出牌了?"
晚饭时,气氛有些尴尬。我默默吃饭,婆婆频频给我夹菜:"小英啊,多吃点,我这手艺不比城里饭店,但都是家常味道。"
"妈做的菜很好吃。"我礼貌地回应,但心里的疑虑挥之不去。
![]()
饭后,孙明拉我到院子里散步,解释道:"我真的只是在电话里随口说了一句工资涨了,以后条件好了想换大点的房子,可能我妈自己理解成要在老家买房了。"
"可是她已经打听好了单位楼盘和内部价了,这不像是随口一说吧?"我忍不住问道。
夜色下,院子里的柿子树光秃秃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冷得刺骨。孙明叹了口气:"我妈就这性格,喜欢提前张罗。之前她也是这样,我高中毕业她就开始打听相亲对象了。"
"那你怎么不早点澄清呢?"
"我也不知道她打算得这么具体啊。"孙明搓了搓手,"明天我单独跟她说清楚,别担心。"
我点点头,但心里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二天一早,婆婆就拉着我看电视上的楼盘广告:"小英,你看这个户型,三室两厅,南北通透,阳台还能看到小河,多好啊!"
我支吾着:"阿姨,其实我和孙明现在的房子够住了..."
"哎呀,年轻人嘛,要往前看!"婆婆热情不减,"再说了,以后有孩子了,空间肯定不够。你们在城里那个小房子,才多大点地方?六十多平吧?"
"七十平..."我小声纠正。
"七十平也太小了!"婆婆斩钉截铁地说,"小陈家那楼盘最小的都有一百二,价格还便宜,他们单位内部认购只要六千一平,外面至少八千起!"
我惊讶于婆婆掌握的信息如此具体。这时,孙明从卧室出来,听到了我们的对话。
"妈,我跟您说实话,我和小英没打算在这边买房。"孙明直接挑明,"我们在城里工作,每天来回太远了。"
婆婆的脸色瞬间变了:"你什么意思?不想跟妈住得近点吗?"
"不是,妈,是交通不方便..."
"什么不方便!现在高铁一小时就到了!"婆婆声音提高了,"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盼着你有出息,就是让你离我越来越远是吗?"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我看着窗外堆起的年货和贴在门上的新春对联,觉得格外刺眼。
正当僵持不下时,孙明的父亲从外面进来,看到这情形,叹了口气:"老婆子,你又操什么心呢?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打算。"
"我这不是为他们好吗?"婆婆眼圈红了,"现在买房便宜,以后肯定涨,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婆婆转向我:"小英啊,你是不是不愿意住到这边来?嫌弃我们这小县城?"
我被问得措手不及:"不,不是的,阿姨..."
孙明立即打断:"妈,您别这么说。小英工作在城里,每天来回太辛苦了。"
"那你们总要考虑未来吧?"婆婆情绪激动起来,"结婚了就该为家里打算,以后有了孩子,谁来帮你们带?我上班这么远,肯定没法照顾啊!"
原来婆婆心里打的是这个算盘。我和孙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午饭后,孙明拉我到房间谈心:"对不起,我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那你现在怎么打算?"我问道。
孙明犹豫了:"要不...我们考虑一下?也许真的可以在这边买套小房子,偶尔回来住住..."
我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你认真的?那套房子可是要一百多万啊!我们每个月还房贷已经很吃力了,再加一套,怎么还得起?"
"我知道,但我妈..."孙明表情痛苦,"她一直很期待我们能住得近点。"
"所以你准备满足她的期待,牺牲我们的经济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咳嗽,婆婆站在那里,显然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她的脸色难看至极:"我知道了,是我多事。你们城里人看不上我们这小地方,也是正常的。"
说完,婆婆转身走了,留下我和孙明面面相觑。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家里弥漫着低气压。婆婆忙着做年夜饭,但不再跟我说话。孙明左右为难,既想安抚我,又不敢忽视母亲的情绪。
晚上,孙明的父亲找到我俩,语重心长地说:"你妈这人就是嘴快,心直口快。她其实没有恶意,就是太想你们了。"
孙明点头:"我知道,爸。"
老人家拍拍儿子的肩膀:"不过买房这事,确实要量力而行。你们小两口有自己的规划,我们做父母的,不该干涉太多。"
听了公公的话,我心里的石头稍稍放下。孙明也松了口气:"谢谢爸理解。"
"不过呢,"公公话锋一转,"如果条件允许,能偶尔回来住住也好。你妈就这一个儿子,想得多也正常。"
年夜饭上,婆婆破天荒地少言寡语。直到吃到一半,她才举起酒杯:"来,小英,过年了,咱娘俩喝一个。我这人就是嘴快,说错话了你别往心里去。"
我连忙站起来:"阿姨,我敬您。我和孙明很感谢您的关心,只是现阶段确实有经济压力..."
婆婆摆摆手:"我明白了,不提了不提了。你们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打算,我不该瞎操心。"虽然这么说,但她眼中的失落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这顿年夜饭,我们都吃得有些食不知味。电视里的春晚热闹非凡,屋子里却静得出奇。
临睡前,孙明长叹一口气:"我被夹在中间,真的很难。"
我握住他的手:"我明白。但我们得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对吧?"
他点点头,却没再说话。
年初一早上,婆婆早早起床,做了一大桌子丰盛的早餐。她看起来已经恢复了常态,笑着招呼我们:"快来吃,趁热。"
吃饭时,婆婆忽然说:"对了,我想到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和孙明同时抬头。
"要不,我和你爸过几年退休了,搬到城里去住?这样就能帮你们带孩子了,也不用你们来回跑。"婆婆边说边观察我的反应。
孙明犹豫了一下:"妈,这个...我们再商量吧。"
我知道,这场因一句闲谈引发的风波,只是暂时平息。婆婆嘴上说不介意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孙明被夹在母亲的期望和我们现实生活之间,左右为难。
也许,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常态。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在亲情和自己的生活之间,找到一条既不伤害彼此,又能保持独立的道路。
那天回城的路上,孙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也许过几年,我们真的可以考虑换个大点的房子...足够大的那种。"
我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明白了他的意思。那是一个不必说破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