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5 日,飞行雷达捕捉到一个不寻常的信号:美国空军RQ-4B “全球鹰” 无人机 FORTE10 号正在黑海上空巡航。
![]()
要知道,自 2022 年俄乌冲突打响,北约侦察机在黑海的活动就没断过,但 “全球鹰” 的这次回归还是引发了热议。
毕竟之前俄罗斯就放话,这类飞行就是 “挑衅”!
![]()
更有专家发现,每次 “全球鹰” 现身,乌军没多久就会突袭克里米亚。
这回来的 “空中眼睛”,到底要干什么?
这架无人机到底有多能打?
能让俄罗斯如此警惕,“全球鹰” 肯定不是普通侦察机。这款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从 90 年代就开始造的装备,简直是个 “空中情报站”。
![]()
它的硬件配置相当能打。
劳斯莱斯发动机能提供 7600 磅推力,最高能飞到 18 公里高空,最大速度 575 公里 / 小时。
再加上超长时间续航。
一次能连续飞 28 小时,1.4 万公里的航程意味着它从意大利起飞,不用加油就能把黑海周边翻个遍。
![]()
更关键的是它的 “眼睛”,先进雷达、高清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配齐,不光能拍清晰影像,还能精准标注敌方基地坐标,甚至能收集对方防空系统的信号。
更厉害的是它的 “协同能力”,能和其他无人机联网传数据,还能当指挥中枢,直接给其他无人机发指令。
之前有案例显示,乌军用水面无人机偷袭俄军舰,就是靠这类侦察机提供的目标位置。
![]()
难怪俄罗斯把它视作“麻烦制造者”,这东西往天上一飞,周边的军事部署几乎藏不住。
所以这次可不是普通的飞行。
这是这款侦察机消失数月后首次重返该区域,从意大利西戈内拉基地出发,沿着土耳其海岸绕圈,最后把侦察范围锁定在乌东、克里米亚和俄边境,一口气飞了 8 个多小时。
![]()
消失数月再回来,时机耐人寻味
“全球鹰” 这次回归最让人在意的是时机。
为啥偏偏选在现在?结合近期的局势看,这背后可能藏着两层深意。
一方面,这很可能是北约侦察网络 “重启” 的信号。
![]()
根据飞行记录,这架无人机覆盖的区域全是敏感地带:乌东战场、克里米亚俄军基地、俄罗斯边境线,几乎把俄乌冲突的核心区域都纳入了侦察范围。
要知道,今年 5 月北约就曾重新在黑海部署 “全球鹰”,当时正是俄乌和谈没谈拢的时候。
![]()
而就在上个月,还有一架 “全球鹰” 在俄边境足足飞了 11 小时,把加里宁格勒、列宁格勒州的边境都侦察了一遍。
这种高频次的侦察,显然是在为后续行动收集情报。
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和乌军行动的关联性太可疑。
![]()
俄罗斯专家早就发现,“全球鹰” 的飞行时间总跟乌军袭击克里米亚的时间重合。
最典型的是去年 4 月,乌军用水面无人机炸克里米亚港口前,就有 “全球鹰” 在附近盘旋。
俄专家直接点破:没有北约的情报支持,乌军根本打不准目标。
![]()
而今年 7 月,北约侦察机刚在克里米亚附近完成模拟攻击演练,乌军的无人机群就紧跟着发动了袭击。
这次 “全球鹰” 再回来,很难不让人猜测:是不是又有新的袭击计划在酝酿?
截至目前,俄罗斯还没对这次 “全球鹰” 现身表态,但之前的态度已经很明确:这类侦察就是 “挑衅”。
![]()
而北约这边,行动越来越直接,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甚至放话,能“两小时打垮加里宁格勒的俄军”。
这种强硬表态再加上 “全球鹰” 的侦察行动,无疑让黑海局势更紧张了。
“全球鹰” 本身只是一架无人机,但它的起落背后,是大国博弈的暗流
![]()
它收集的每一组数据,都可能影响战场的走向,它的每一次现身,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接下来就看俄罗斯会如何回应:是加强防空部署,还是有更直接的反制措施?
黑海这盘棋,显然会因为这架 “空中眼睛” 的回归,变得更加难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