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去哪儿了?看到这个话题有些让人不懂,霜降节气已经过了好几天,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了,而立冬是冬天的开始,竟然还有人问秋天去哪了!
![]()
受新一轮冷空气的影响,除了青藏高原东部的降雪仍将持续外,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一带也将出现明显降雪。同时,还带来降温天气,局部甚至降幅达8℃以上。
另外,受冷空气的影响,我国河南南阳老界岭景区,迎来了第一场降雪,相比去年提前了近一个月。由于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于是,在山岭两侧,也早早地出现了”一米之隔,分出两季”的景观。预计,又要有人开始讨论,气温几度该穿秋裤了!
![]()
那么,今年冬天是超级冷冬吗?
专家权威的回应是,状况复杂,需要继续观察,而农谚的预测则是冷冬。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事实上,冷冬并非预测得出的结论,而是在事情发生后才被判定的气候状况。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章大全说:“冷冬与暖冬都有明确定义。根据气象标准,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以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标准,这一年才会被正式判定为冷冬;反之,若满足暖冬标准,则为暖冬。”
从当前部分气象资料来看,今年冬天的状况是比较复杂的。2025—2026年冬季我国多数地区气温预计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或略高于常年,但冷暖交替频繁,阶段性强降温事件仍将频繁发生。
通俗点说,整一方面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异常升温,使人感觉冬季特征不明显;一方面,强冷空气南下也可能引发剧烈降温,并伴随寒潮、冰冻等灾害。
![]()
此外,今年是“晚重阳”,从农谚上来看,今年多半会是个冷冬。
根据1901年至2100年这200年的统计结果,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可落在10月1日(如2033年),最晚可落在11月1日(如1995年) 。
而在近几年中,2021年重阳节是10月14日,2022年是10月4日,2023年是10月23日,2024年是10月13日,相比之下2025年的10月29日确实来得较晚,是民间说法中的“晚重阳”。
“晚重阳”农谚是怎么说的呢?
一、早重阳暖烘烘,晚重阳冻死牛
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是“早重阳”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比较暖和,说明是个暖冬。反之,如果当年是“晚重阳”的话,则往往预示着当年冬天比较寒冷,说明是个冷冬。
![]()
二、晚重阳鹅毛大雪,早重阳单衣能过冬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表达的差不多,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古人认为,如果当年是“早重阳”的格局,那么就预示着当年冬天可能没有那么寒冷,穿单衣就可以过冬(夸张的说法);反之,如果当年是“晚重阳”的格局,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则往往预示着当年冬天降雪会比较频繁,说明是个冷冬。
![]()
三、霜降重阳前,大雪邋遢年;霜降重阳后,干净清爽年
这句农谚是根据重阳节和霜降节气出现的先后顺序来预判冬天的寒冷程度,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霜降节气出现在重阳节之前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来年春节前后的雨雪天气可能会比较多;反之,如果当年的霜降节气在重阳节之后出现,则往往预示着到了来年春节前后可能晴朗的天气比较多。
今年的霜降是在10月23日,而重阳节是在10月29日,显然是“霜降重阳前”,意味着来年春节期间可能雨雪天气会比较多。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今年会是寒冷吗?您那降温下雪了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