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古装剧,总容易发现一个离谱事儿:有些历史上明明白白的坏人,居然被改成了让人同情的“好人”。
就说前几年火的《陆贞传奇》吧,赵丽颖演的陆贞又善良又能干,一路逆袭成“女相”,不少人都为她的励志故事点赞。
可等我翻了翻《北齐书》才知道,这角色原型陆令萱,根本就是个祸乱北齐的奸臣。
这种“历史整容”剧看久了,真怕大家把虚构剧情当成真实历史。
![]()
后宫“大女主”?历史上可能是祸国精提到被电视剧“洗白”的后宫角色,陆令萱绝对算典型。
史书记载里,她本是罪臣的妻子,被没入皇宫当奴婢,后来因为给太子高纬喂奶,才慢慢有了权力。
高纬继位后,陆令萱借着“皇帝乳母”的身份,在宫里拉帮结派,跟宦官、巫师混在一起,卖官鬻爵是常事,连忠臣都被她害死不少。
后来北周大军打过来,她还故意隐瞒军情,最后北齐很快就灭了,史书里直接用“令萱乱国”四个字给她盖棺定论。
可到了《陆贞传奇》里,编剧不光把“陆令萱”改成了“陆贞”,还把她的身份从乳母改成了落魄商贾之女。
![]()
剧里的陆贞,每天想着怎么帮皇帝治国,用智慧拯救王朝,活脱脱一个“北齐版杜拉拉”。
我当初看剧时也跟着流泪,后来才发现这剧情跟史实差了十万八千里。
把一个祸国殃民的人写成励志偶像,这不是给历史“泼脏水”嘛?不光陆令萱,战国时期的宣太后芈月也没逃过“整容”。
《史记》里写得很清楚,芈月为了巩固权力,跟义渠王私通三十年,还生了两个孩子,最后为了吞并义渠,又设埋伏杀了义渠王;到了晚年,她还宠幸男宠魏丑夫,甚至想让魏丑夫给她殉葬。
可《芈月传》里呢?她跟义渠王成了“真心相爱”,杀对方是“为了秦国统一”,连找男宠都成了“精神伴侣”。
![]()
弹幕里全是“女性觉醒”的夸赞,没人提她当年的铁腕和狠辣。
如此看来,只要套上“大女主”的壳子,连历史里的争议行为,都能被包装成“打破封建束缚”。
帝王“深情男”?史实里可能是糊涂蛋后宫角色被改得离谱,帝王里的“深情款”也没好到哪去。
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个典型例子,他14岁当皇帝,特别宠信宦官王振,后来脑子一热要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打了个大败仗,20万精锐全没了,自己还被俘虏。
好不容易被放回来,他又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当皇帝,转头就把拯救明朝的功臣于谦给杀了。
《明史》里直接批评他“昏庸反复”,这评价够明确了吧?可在《女医明妃传》里,霍建华演的朱祁镇完全变了样。
![]()
剧里的他剑眉星目,亲征时英勇无比,被俘后还宁死不屈,甚至跟女医谈了一场“乱世柏拉图恋爱”。
弹幕里全是“心疼皇上”,我当时看得都懵了,大家忘了吗?就是这个“深情皇帝”,差点让明朝把首都迁回南京。
本来想夸霍建华演技好,后来发现剧情把史实改得太离谱,实在夸不出口。
太平公主的改编也让人无语,《旧唐书》里写她特别有野心,先后参与两次政变,杀二张、灭韦后,权力大到朝廷大事都得听她的。
后来她想废掉唐玄宗李隆基,失败后被赐死,史书说她“凶悍诡谲”。
可《太平公主秘史》里,她成了个可怜人,不光主动扶持李隆基上位,最后还青灯古佛伴一生。
观众记住的都是她在宫里掉眼泪的样子,没人记得她差点让刚开局的盛唐陷入混乱。
很显然,只要给角色加一段“虐恋”,连政治野心都能被说成“错付一生”。
![]()
为啥要洗白?还不是为了流量看到这儿可能有人问,编剧为啥非要把奸臣改成好人?说到底,还是为了流量。
现在古装剧的主要观众是年轻人,大家更爱看成长逆袭、甜宠爱情的剧情,对“田赋”“兵制”这些真实历史细节没兴趣。
所以编剧就把历史人物塞进“霸总甜宠”的模板里,比如把陆令萱的“夺权”改成“救民”,把朱祁镇的“昏庸”改成“深情”,用“爽点”吸引大家看。
而且现在看剧都是“弹幕+二创”的模式,大家需要很快找到“嗑点”。
奸臣的“狠”很难让人共情,但只要加一段爱情、一段委屈,就能让观众心疼。
就像朱祁镇,剧里重点拍他被俘后的可怜,没人提他葬送20万大军的事,弹幕自然就“心疼皇上”了。
![]()
搞不清的是,明明有那么多真实的忠臣故事可以拍,比如于谦保卫北京,非要盯着奸臣改,难道觉得观众分不清史实和虚构?还有人说这是“多元解读历史”,可多元解读不代表乱改啊。
把“令萱乱国”说成“励志女相”,把“杀于谦”说成“帝王无奈”,这不是解读,是抽空了历史语境。
就像有人把秦桧说成“抗金英雄”,大家肯定不答应,那为啥陆令萱、朱祁镇被改,就有人觉得“没关系”?
更何况,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通过电视剧了解历史,要是他们从小就觉得“陆贞是好人,于谦是坏人”,这对历史认知的影响可太大了。
其实我也不是说古装剧不能改编,毕竟电视剧是娱乐产品,不用跟史书一模一样。
但娱乐得有边界,不能为了流量就乱改忠奸。
看《陆贞传奇》图个乐没问题,可别真觉得陆令萱是“北齐救星”;喜欢霍建华演的朱祁镇也没问题,别忘了他真实的历史评价。
![]()
平台也该做点事,比如加个“本剧与史实有差异”的提示,或者搞个“一键查史”的功能,让大家看剧的时候也能了解真实历史。
一个民族怎么讲自己的过去,就会怎么面对未来。
西湖边的秦桧跪像还在,祠堂里的于谦牌位还在,这些不是刻板,是对历史正义的敬畏。
要是电视剧总把奸臣写成好人,把忠臣写成坏人,那历史的坐标就乱了。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爱古装剧里的“白月光”,但更要记得历史里的“真奸臣”,这才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