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执政十七年的崇祯:越努力国家越衰败,四件事让他输掉全部筹码

0
分享至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军饷!又是军饷!朕的国库到底还要填多少窟窿!”

深夜的乾清宫里,灯火摇曳。朱由检通红的眼睛瞪着面前跪着的大臣,声音因为愤怒而变得嘶哑。

“皇上……陕西的流寇刚剿平,辽东的军报又……又败了……国库,国库实在是……”财政大臣磕着头,不敢抬头。

“够了!”朱由检一脚踢翻了身边的火盆,炙热的炭火崩得到处都是。

“朕天不亮就起床,朕的龙袍打了三个补丁!朕十七年如一日,自问不输给任何一个先祖!可你们呢!你们谁能告诉朕!”



他指着满屋子战战兢兢的大臣,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为什么!为什么朕越是拼命,这个天下就越乱!为什么朕越是努力,国家就越是衰败!”

这个问题,满朝文武无人敢答。

这也是历史的终极疑问。一个比所有前任都勤奋的皇帝,是如何一步步亲手将自己所有的筹码输光,最终走向亡国之路的?这十七年里,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01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天还没亮,但北京城的天空已经被火光映成了诡异的暗红色。

紫禁城外,喊杀声、撞门声、还有百姓的尖叫声,混成一片,像一锅煮沸的粥。

朱由检,这位大明王朝的皇帝,此刻却异常的狼狈。他跑丢了龙靴,一只脚光着,踩在冰冷的石板上,鲜血和泥土混在一起。

他刚刚亲手砍伤了自己的女儿,逼死了自己的皇后。现在,他身边只剩下一个最忠心的太监,王承恩。

“皇爷,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王承恩哭喊着,拉着朱由检。

朱由检甩开他,踉踉跄跄地跑出紫禁城,朝着北边的煤山(现在的景山)跑去。这座小山是紫禁城的“镇山”,是皇家的后花园,平时他处理完政务,偶尔会来这里散心。

但今天,这是他的绝路。

三月的北京,风还是冷的,刮在脸上像刀子。朱由检爬上山,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他不是累,他是心死了。

终于爬到了山顶,他扶着一棵老歪脖子树,回头望去。

整个北京城,这个他统治了十七年的帝国心脏,已经彻底完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他能看到,那些曾经对他山呼万岁的臣子们,现在正忙着打开自家大门,迎接新的主人。

十七年了。

朱由检的脑子一片空白。他想起自己十六岁登基的那一天,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发誓要当一个好皇帝,要重振大明。

为了这个誓言,他十七年没睡过一个好觉。他天不亮就起床批奏折,深夜还在和大臣们开会。

朱由检不喝酒,不看戏,后宫都很少去。他的龙袍上打了补丁,吃的饭菜比有些富商还差。他自问,自己比大明朝任何一个祖宗都要勤奋。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他越努力,国家反而越乱?

北边的后金(满清)越打越强,关内的流寇(农民军)越剿越多。他信任的将军一个接一个地背叛他,他倚重的大臣没一个能替他分忧。

他拼尽全力,想要挽救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可到头来,他自己却成了那个亲手凿沉船的人。

朱由检靠着树,惨然一笑。他想不通,他究竟错在了哪里?是什么时候开始,他一步一步,把手里的所有筹码,全都输了个精光?

风更大了,吹得他的头发一片凌乱。他忽然想起了十七年前,他刚登基时,处理的第一件大事。也许,从那个时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02

时间倒回十七年前,天启七年(1627年)。

那一年,朱由检才十六岁。他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死了。朱由校是个著名的“木匠皇帝”,比起国家大事,他更喜欢在后宫里做木工活。

哥哥死了,皇位就落到了弟弟朱由检头上。

当朱由检从信王府被接进皇宫时,他心里是害怕的。他接手的,根本不是什么锦绣江山,而是一个已经烂到根子里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有多烂?

首先,朝廷里,皇帝说了不算。谁说了算?一个叫魏忠贤的太监。

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意思是仅次于“万岁”的皇帝。他和他手下的一帮太监党羽(阉党),把持了整个朝廷。



从内阁大学士到地方小官,想当官,都得先给他送钱。谁敢说他一句不好,轻则丢官,重则全家坐牢。

朱由检刚进宫时,还得客客气气地称呼魏忠贤“厂臣”(东厂的臣子)。他低着头,不敢看这个权势熏天的太监,他知道,自己的小命就攥在人家手里。

其次,外面也不太平。

在北边,辽东地区,一个叫“后金”的政权正在疯狂崛起。他们的首领叫皇太极。从朱由检的爷爷万历皇帝开始,后金就一直在和明朝打仗,明朝输多赢少,大片土地都丢了。

为了打仗,朝廷只能不断加税,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

在关内,老百姓是真的活不下去了。陕西、山西等地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官府不但不开仓放粮,反而催税催得更狠。

于是,活不下去的农民们开始造反。什么王嘉胤、王左挂,今天这里拉起一支队伍,明天那里又冒出一股人。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国库里没钱了。

真的没钱了。朱由检登基后,让人去查户部的库银,发现只剩下几十万两。这点钱,连给京城的官员发工资都不够,更别提给辽东的几十万大军发军饷了。

钱去哪了?全被魏忠贤和那些贪官污吏们,一层层地贪污掉了。

这就是十六岁的朱由检接手的“帝国遗产”。外有强敌,内有流寇,朝廷被奸臣把持,国库空空如也。

这是一个换了谁来都头疼的死局。所有人都以为,这个瘦弱的少年皇帝,要么会像他哥哥一样当个傀儡,要么就会被魏忠贤给害死。

但他们都看错了。朱由检表面上害怕,心里却藏着一团火。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把这帮蛀虫一网打尽的机会。

03

朱由检登基后,表现得非常“懂事”。

他对魏忠贤和客氏(他哥哥的奶妈,魏忠贤的政治伙伴)毕恭毕敬。魏忠贤送来的奏折,他都客气地接下来;魏忠贤推荐的人,他也都照单全收。

他还学着哥哥的样子,也表现出对木工活很感兴趣。

这让魏忠贤放松了警惕。这个老太监觉得,新来的小皇帝也不过如此,和那个木匠哥哥一样好糊弄。

但魏忠贤不知道,朱由检在暗中,正一分一秒地计算着时机。

朱由检很聪明,他知道魏忠贤的权力再大,也是皇帝给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那些被魏忠贤压迫的正直官员(主要是东林党人)知道,自己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他开始不动声色地提拔一些魏忠贤看不上眼,但却有能力的官员到自己身边。

机会很快就来了。登基仅仅两个月后,一个叫钱嘉征的御史,突然上了一道奏折,洋洋洒洒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

这一下,就像点燃了火药桶。

魏忠贤立刻反应过来,哭着跑到朱由检面前,磕头认罪,说自己有负皇恩。他以为小皇帝会像以前一样,安抚他几句,然后把那个御史抓起来。

但他错了。

朱由检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淡淡地说:“这些事,朕都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魏忠贤心里一凉,他知道出事了。

果然,第二天,朱由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拿出了那份奏折,问大家:“魏忠贤这些罪状,是不是真的?”

那些被魏忠贤压迫已久的官员们,一看皇帝要动真格了,立刻全都站了出来,哭诉魏忠贤如何迫害忠良、贪污腐败。

墙倒众人推。前一天还炙手可热的“九千岁”,瞬间成了过街老鼠。

朱由检的手段快、准、狠。他先是下令把魏忠贤贬到凤阳去守皇陵。魏忠贤知道自己完蛋了,在半路上,在一个小客栈里上吊自杀了。

接着,朱由检下令清算“阉党”。客氏被赶出宫,活活打死。那些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们,要么被抓,要么被杀。

短短几个月,那个曾经遮天蔽日的魏忠贤集团,就被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皇帝,连根拔起。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老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那个祸国殃民的大魔头就这么倒了。京城里,人们放鞭炮庆祝,好像过年一样。

那些被排挤的老臣们也纷纷上书,称赞朱由检是“圣明天子”。

这一刻,朱由检站在太和殿上,看着底下跪拜的群臣,心中充满了豪情。他觉得,没有什么烂摊子是他收拾不了的。他相信,只要他足够努力,大明的中兴,指日可待。

他烧的这把火,又快又旺,给了所有人希望。但也正是这把火,烧掉了他手中的第一张底牌,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04

铲除了魏忠贤,朱由检开始了他的“勤政”生涯。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奏折批到深夜。他把那些有才华的东林党官员都请回了朝廷,希望能和他们一起,把国家治理好。

朝廷的气象焕然一新,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朱由检和那些大臣们都高兴得太早了。他们沉浸在“除奸”的胜利中,却忽略了外部的威胁。

仅仅两年后,崇祯二年(1629年),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到了北京。

北方的后金,在皇太极的带领下,不打了!

等等,不是不打了,是他们绕过了明朝最坚固的防线——关宁防线,从蒙古绕道,直接打了进来!

后金的几万铁骑,像一把尖刀,撕破了长城防线,一路烧杀抢掠,兵锋直指北京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

消息传来,整个北京城都疯了。前几天还在歌功颂德的官员们,现在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老百姓们拖家带口地往城外跑,京城九门乱成一团。

朱由检也慌了。他登基才两年,连仗是怎么打的都不知道,敌人就打到了家门口。

他站在北京城墙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后金骑兵,腿肚子都在发抖。他愤怒地质问大臣:“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能绕过来?我们的边防呢?”



大臣们跪倒一片,没人敢回答。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人的到来,暂时稳住了局势。

这个人,就是当时明朝在辽东的总指挥,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一听说北京被围,知道出大事了。他立刻点齐手下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日夜兼程,两天两夜跑了几百里,硬生生从后金的屁股后面追了上来,抢在后金攻城前,赶到了北京城下。

袁崇焕带着他的九千精兵,在北京城外的广渠门,和后金大军狠狠地打了一仗。

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袁崇焕身先士卒,手臂都中箭了,还在指挥。关宁铁骑确实彪悍,硬是把后金的攻势给顶了回去。

皇太极一看,这块骨头啃不动,而且北京城高墙厚,一时半会也拿不下来,干脆在城外抢了一大圈,然后撤兵了。

北京之围,解了。

按理说,袁崇焕是最大的功臣。没有他千里驰援,北京城可能就破了。

朱由检也松了一口气。他亲自嘉奖了袁崇焕和他的军队。

但是,在这场胜利的背后,朱由检的心里,却埋下了一根毒刺。

他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皇太极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袁崇焕当上总指挥之后,就这么轻易地绕了过来?袁崇焕在辽东那么多年,他是干什么吃的?

他看着城下那个接受欢呼的将军,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这场“京城保卫战”,虽然赢了,但它给朱由检带来的震撼和羞辱,远远超过了胜利的喜悦。这个挫折,让他开始怀疑一切,也让他即将做出一个让他后悔终身的决定。

05

“己巳之变”像一记重锤,砸醒了朱由检的中兴梦。

他意识到,这个国家的问题,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他变得更加焦虑,也更加“勤奋”。

从这一年开始,朱由检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

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天没亮,他就坐在御书房里,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他要求所有的事情,不管大小,都必须由他亲自决定。

辽东的军费怎么拨,陕西的粮食怎么运,甚至一个县官的任命,他都要亲自过问。

他对自己极度苛刻。饭菜永远是几样素菜,龙袍破了就打个补丁继续穿。他把省下来的所有钱,都扔到了前线的军费里。

他以为,只要自己拼命,就能把这个国家拉回来。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他越是努力,国家就越是失控。

在北方,他严令督战,结果前线的将军们一个比一个消极。他换了无数个总指挥,但明军还是节节败退,最后连关外的锦州、松山等重镇都丢光了,皇太极在沈阳建立了“大清”,从“后金”变成了“大清”,摆明了要和你争天下了。

在关内,他派出了最能打的将军去“剿匪”。可农民起义军就像打不死的蟑螂,这边刚按下去,那边又冒出来。李自成、张献忠,越打越强,从几千人变成了几十万大军。

为什么会这样?

朱由检想不通。他觉得自己这么努力,可为什么底下的人就是不给力?

他开始怀疑身边所有的人。

他觉得,那些文官(东林党人)只会夸夸其谈,让他加税,一到出事的时候,个个都往后缩。

他也觉得,那些武将个个都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今天这个说军饷不够,明天那个说粮草不齐。

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在朝堂上,他动不动就对大臣们破口大骂。他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今天觉得这个人可用,明天又觉得他不对劲,立刻罢官。

他对将军们更加严苛。前线一旦打输了,他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立刻抓起来杀头。他以为这样能“杀一儆百”,让大家拼命。

可结果呢?

大臣们一看,皇帝喜怒无常,干脆就不说话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大家上朝就是“打卡”,皇帝问什么,他们就说“皇上圣明”。

将军们一看,打赢了没多少赏赐,打输了就要掉脑袋。那还打什么?不如保存实力,或者干脆就投降了。

朱由检彻底掉进了一个“越努力,越失控”的漩涡。

他把自己关在御书房里,拼命地批奏折,拼命地发号施令。但他发现,他的命令,出了紫禁城,就没人听了。

他成了一个最勤奋的“孤家寡人”。

他日夜操劳,把自己累得骨瘦如柴,换来的却是国家的节节败退。他愤怒,他不解。

他不知道,这个死局,正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而那把锁死他的钥匙,就藏在他登基后做出的那几个“英明”的决定里。

06

时间回到崇祯十七年。我们和煤山上的朱由检一样,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

现在,是时候揭开谜底了。

朱由检的失败,不是因为他懒,而是因为他太“勤奋”,并且用错了地方。他的性格缺陷(多疑、急躁、固执)加上他的勤奋,形成了一剂致命的毒药。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他做出的四个致命决定上。

第一个致命决定:闪电般铲除魏忠贤。

除掉魏忠贤这个大奸臣,绝对是正确的。但他错在了“太快”和“太彻底”。

魏忠贤是什么人?他不仅是个贪官,他还是一个庞大政治集团的“总管”。这个集团虽然腐败,但它像一张网,控制着朝廷的运转。

更重要的是,魏忠贤有办法搞钱。他会向那些有钱的商人、大地主收税,虽然手段黑,但他至少能保证辽东的军费。

朱由检一上来,就把这张网撕得粉碎。他以为,换上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文官,国家就好了。



但他错了。东林党人擅长的是“骂人”和“道德绑架”,不擅长“搞钱”和“干实事”。他们不敢得罪有钱的士大夫阶层,那税收的压力,最后就全部转嫁到了最穷的农民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朱由检越勤政,农民造反越凶。因为税太重了,活不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这次“成功”,让年少的朱由检养成了一个可怕的习惯: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杀人”和“换人”。他也从此变得极度“猜疑”,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在骗他。

第二个致命决定:听信谗言,错杀袁崇焕。

皇太极在北京城下吃了亏,灰溜溜地撤了。但他使了一个更毒的计策:“反间计”。

他故意抓了两个明朝的小太监,然后让自己的将领在帐篷里“演戏”。

一个将领假装抱怨说:“咱们这次白来了,全怪袁崇焕,他不是说好了跟咱们里应外合吗?怎么还真打?”

演完戏,皇太极故意放跑了这两个小太监。

小太监跑回北京,立刻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朱由检。

朱由检一听,勃然大怒。

他本就多疑,本就对袁崇焕“放敌人绕过来”心存芥蒂。现在一听,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立刻认定,袁崇焕就是个大叛徒!

他甚至没有给袁崇焕任何辩解的机会。他立刻下令,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几个月后,这个曾经保卫了北京城的最大功臣,被朱由检下令“凌迟处死”——也就是“千刀万剐”。

在北京城的老百姓看来,是袁崇焕放后金进来的,所以他们恨透了袁崇焕。行刑那天,百姓们甚至抢着去买袁崇焕的肉吃。

朱由检以为,自己又一次“圣明”地铲除一个“奸臣”。

但他不知道,他亲手斩断了自己最锋利的一把剑,也输掉了第二张底牌。

这个决定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全天下的武将都看在眼里:连袁崇焕这样的大功臣,都落得如此下场。那我们还拼命干什么?

从此,明朝的将军们,打仗想的不再是“赢”,而是“保命”。能不打就不打,能投降就投降。朱由检的猜疑,最终逼得所有人都不可能再对他忠诚。

07

杀掉袁崇焕后,朱由检彻底失去了辽东的主动权。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后金(大清)一天天壮大。

而他那两个错误的决定,带来的恶果还在继续发酵。

朝廷里,文官们忙着互相攻击,没人干实事。朝廷外,将军们拥兵自重,没人真出力。

而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成了气候,拿下了西安,直逼北京。

朱由检的筹码已经不多了,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押上了最后两把,把他自己彻底送上了绝路。

第三个致命决定:死要面子,拒绝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快打过黄河了。北京城危在旦夕。

这时候,有大臣(比如李明睿)悄悄地给朱由检上奏折,说:“皇上,北京守不住了。您应该学当年的宋高宗,赶紧带着太子,迁都到南京去!”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有完整的皇宫和行政体系。只要皇帝到了南京,凭借南方的财力和长江天险,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和李自成划江而治,以后再图谋北伐。

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也是最后的机会。

朱由检心动了。他知道这是唯一的活路。但是,他“固执”和“死要面子”的毛病又犯了。

他不想承担“丢弃首都,仓皇逃跑”的骂名。他希望这个主意是大臣们“逼”他同意的。这样,将来史书上写起来,也是大臣们的错,不是他的。

于是,朱由检把这个奏折拿给满朝文武看,问大家:“你们看怎么办?”

那些大臣(特别是内阁首辅陈演)都是人精。

他们一看,皇上你自己都不肯点头,谁敢替你背这个黑锅?万一将来追究责任,第一个死的就是我们。

于是,所有大臣都跪下磕头,高喊:“皇上是天子,天子当守国门!皇上不能走!”

朱由检一听,气得差点吐血。他要的不是这个答案。但他自己又拉不下脸说“朕想走”。

就这么来来回回,为了“面子”,朱由检错过了最后逃生的时间窗口。

他被自己的“完美主义”和“固执”,活活困死在了北京城。

第四个致命决定:关键时刻,瞎指挥。

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把北京围死了。

朱由检彻底慌了。他最后的希望,是驻守在山海关的将军,吴三桂。吴三桂手上有几万关宁铁骑,是明朝最后的精锐。

朱由检赶紧下令,让吴三桂放弃山海关,火速回北京救驾。

这又是一个昏招。山海关是阻挡关外清军的最后一道大门。吴三桂一走,清军马上就可以入关。

但更要命的是,朱由检的“猜疑病”又犯了。

他一边催吴三桂快来,一边又怕吴三桂来了以后,会趁机造反。他的命令反反复复,一会让吴三桂快走,一会又让他慢点。

就在吴三桂走到半路(唐山一带)的时候,北京城破了。

城破的前一天,李自成派人来谈判,说:“皇帝,你封我当个‘西北王’,给我一百万两银子,我就退兵,并且帮你去打清军。”

这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

但朱由检的“固执”又上来了。他觉得,跟“贼寇”谈判,太丢人了。他再一次犹豫不决,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他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那虚无缥缈的“面子”和根本不信任的“援军”身上。

终于,他输光了最后一点筹码。

08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黎明。

煤山上的风,似乎停了。

朱由检站在那颗老歪脖子树下,听着山下越来越近的喧哗声。他知道,李自成的人已经搜过来了。

他回想了自己这十七年。

他十六岁登基,以为能当个中兴之主。十七岁除掉魏忠贤,以为从此海晏河清。十九岁遭遇“己巳之变”,他杀了袁崇焕,以为自己明察秋毫。

从那以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处理政务的机器。他换了五十个宰相,杀了几十个总督和巡抚。他以为“严刑峻法”能让大家害怕,能让大家听话。

可他错了。

他铲除魏忠贤,是打断了朝廷的骨头;他错杀袁崇焕,是砍掉了自己的臂膀;他拒绝南迁,是堵死了自己的活路;他临阵瞎指挥,是彻底葬送了自己。



朱由检这十七年,越努力,就越是在用自己的“多疑”、“急躁”和“固执”,给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一刀一刀地放血。

他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亡于皇太极。他是亡于他自己。

朱由检终于想通了。但他没有机会重来了。

他颤抖着,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咬破手指,用血写下了最后的遗言。

朱由检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皆因诸臣误我。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写完,他把这块布塞进了怀里。

他对身边唯一剩下的,还在流泪的王承恩说:“承恩,你好自为之吧。”

王承恩哭着磕了个头:“皇爷,奴才伺候您一辈子,黄泉路上,奴才也陪着您。”

朱由检点点头,不再说话。他摸了摸那颗歪脖子树的树干,深吸了一口气,把腰带解下来,扔上树枝。

他最后看了一眼山下那座已经不属于他的紫禁城,踩上脚下的石头,把头伸进了绳套。

几分钟后,一切都安静了。

王承恩跪在地上,对着主子的尸体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来,在旁边的另一棵树上,也随主子去了。

天亮了。

太阳升起,照亮了北京城。但大明王朝的太阳,随着煤山上的这两个身影,彻底落下了。

朱由检的十七年皇帝梦,终究是南柯一梦。

他用尽了全力,却只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掌权者,如果方向错了,那他越是勤奋,带来的灾难就越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灰色运动内衣搭浅蓝色瑜伽裤,清新时尚有美感,这身穿搭太吸睛

灰色运动内衣搭浅蓝色瑜伽裤,清新时尚有美感,这身穿搭太吸睛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02 17:30:25
日军为何要侵略南洋?正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让日本无路可走了!

日军为何要侵略南洋?正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让日本无路可走了!

温辞韫
2025-11-03 10:48:10
国台办正式表态: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罕见措辞引发国际高度关注

国台办正式表态: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罕见措辞引发国际高度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0-29 16:32:39
“和平统一”4字不再出现?台湾岛内马上预感到,统一进入倒计时

“和平统一”4字不再出现?台湾岛内马上预感到,统一进入倒计时

古事寻踪记
2025-10-31 07:50:54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墨兰史书
2025-11-03 05:10:03
浙江一小三被原配活活砍死,原配判刑后给丈夫留了8个字

浙江一小三被原配活活砍死,原配判刑后给丈夫留了8个字

纪实录
2024-06-29 20:59:07
又一内鬼被抓!惊动央视,大量国家机密被泄露,作案人身份被曝光

又一内鬼被抓!惊动央视,大量国家机密被泄露,作案人身份被曝光

春秋论娱
2025-09-16 07:50:48
“苏超”夺冠后,泰州市官宣→

“苏超”夺冠后,泰州市官宣→

极目新闻
2025-11-02 18:48:31
澎湃漫评|巨省电到底是有多省电

澎湃漫评|巨省电到底是有多省电

澎湃新闻
2025-10-31 19:32:28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老蒋得知大惊道:快让他老婆从美国回来!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老蒋得知大惊道:快让他老婆从美国回来!

云霄纪史观
2025-10-06 09:46:39
全红婵全运会复出首秀夺冠!胖了还是水花消失术!

全红婵全运会复出首秀夺冠!胖了还是水花消失术!

九方鱼论
2025-11-02 23:03:34
中国10大扯犊子高铁站,根本回不了家!

中国10大扯犊子高铁站,根本回不了家!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10-23 09:21:24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霹雳炮
2025-10-17 21:31:29
美联储,重磅来袭!比特币,突变!超9万人爆仓!

美联储,重磅来袭!比特币,突变!超9万人爆仓!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2 22:07:42
从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含量超0.1%须申请许可

从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含量超0.1%须申请许可

蓝色海边
2025-11-02 12:28:22
内蒙古女篮退出WCBA!女篮国手张茹转投山西 多次征战国际大赛

内蒙古女篮退出WCBA!女篮国手张茹转投山西 多次征战国际大赛

醉卧浮生
2025-11-03 10:41:38
明面今年的GDP在持续增长,为什么你却觉得经济情况并不乐观?

明面今年的GDP在持续增长,为什么你却觉得经济情况并不乐观?

流苏晚晴
2025-09-10 20:20:51
南航:利润重大突破!

南航:利润重大突破!

民航之翼
2025-11-03 07:46:23
惊雷不断!无数人倾家荡产!

惊雷不断!无数人倾家荡产!

米筐投资
2025-11-03 07:09:15
文班亚马14中4赛季最憋屈一战!布克28+13,太阳送马刺常规赛首败

文班亚马14中4赛季最憋屈一战!布克28+13,太阳送马刺常规赛首败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03 11:29:52
2025-11-03 12:07:00
江东浪流史 incentive-icons
江东浪流史
千古风流人物
1573文章数 56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游戏
家居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蒂法和爱丽丝谁是官配?总监:不敢回答我只关心克劳德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艺术要闻

70后夫妻住700㎡,太太拥有专属楼层:婚姻更稳了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