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
由陈望道先生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在上海出版发行
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
被称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当时只印刷了1000本
其中的一本
辗转来到广饶县刘集村
并演绎了一场血与火的红色传奇
本期《不曾走远的记忆》专栏
带您走进大王镇刘集村探寻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广饶传奇故事!
1926年的一个冬夜
在山东广饶刘集村
一盏油灯在风雪中摇曳
共产党员刘雨辉裹紧棉袄
将一本辗转千里带回的《共产党宣言》
交给了时任刘集村支部书记的刘良才
![]()
(参加过刘集农民夜校的部分老党员)
此后
刘良才视为珍宝
组织农民上夜校
给大家讲书中的道理
当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这本“禁书之首”在党员间生死相托
1931年2月
刘良才调离广饶
便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
时任刘集支部委员的刘考文保存
![]()
“这本书在当时是禁书,有一次刘考文去地里浇水,正好遇见警察来抓他,问他是不是刘考文,他没承认,使劲跑,后来又被抓住了,要去他家里搜查,他就领着去他亲戚家里,结果搜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其实他把书和重要材料早就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了。” 共产党员刘世厚孙子刘鸿业回忆说。
![]()
刘考文深知此书的重要性
便把这本书藏在
粮囤底下、灶头通风道、屋顶脊瓦下
始终没有暴露
1932年8月
与广饶相邻的博兴县爆发了
我党组织的“博兴暴动”
刘考文考虑到自己可能被捕
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
忠厚老实、不太被敌人注意的
共产党员刘世厚保存
![]()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
地处广饶、益都、寿光、临淄
“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
斗争更加激烈残酷
日寇和伪军曾三次“扫荡”刘集
全村房屋几乎被烧光
![]()
“最严重的一次是1945年的1月28、29号
也就是1944年腊月十五十六这两天
几乎全村90%的房屋全部烧毁
当时广饶、临淄、青州一共一千多日伪军
突然包围了刘集
进刘集以后就开始烧杀抢掠
当时我爷爷他已经逃到了村外
但是他回头看到村里冒起了浓烟大火
他当时呢,把这本书藏在了屋山墙上的“雀眼”
就是咱农村老屋的透气孔
他考虑到怕是房子着了书被烧毁
他就连夜秘密潜回村内
冒着烈火
把这本《共产党宣言》抢救出来了”
刘鸿业回忆起爷爷讲的故事
感慨地说
![]()
(珍藏《共产党宣言》的小木匣)
解放战争时期
刘集一带虽已成为解放区
但形势仍不安定
时常受到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侵扰
刘世厚精心制作了一个木匣子
专门珍藏《共产党宣言》
有时藏在粮仓里
有时藏在地窖里
![]()
这本《共产党宣言》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战争风云
和数十载的峥嵘岁月
纸张焦脆了 装订开裂了
边角也破损了
但那水红色的马克思头像
还是那样清晰
直到84岁高龄时
刘世厚老人把这本
用生命珍藏的宝贵文物
献给了国家
![]()
“我爷爷常说,
这本书是几代共产党人
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下来,
我要好好珍惜保护,
当时给我这本书的时候就和我说,
这是党组织交给我的一项任务,
我无论如何,
就是宁肯牺牲生命也得保护好它。”
刘鸿业说道
![]()
如今,全国已经发现12本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它们被收藏在不同的地方,但广饶刘集村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是唯一在农村使用、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献。这本书同革命风雨相联系,历经战火的磨难,饱浸烈士的鲜血,经过几代革命者的保存。如今,这本《共产党宣言》已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堪称让人骄傲的“国宝”。
![]()
![]()
时光流转 烽火散尽
如今
一座以展开书卷的《共产党宣言》陈列馆
在刘集巍然矗立
这是全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主题陈列馆
馆内泛黄的纸页静述往事
而馆外早已换了人间
红色血脉也在刘集传承流淌
![]()
秋风抚今追昔
轻拂着历史的尘埃
从柴房里的一盏灯
到千万人心中的信仰
从《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真理的味道
跨越百年 依然甘甜
编辑:朱希英
编审:黄甜甜
监审:张文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