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后,男人为啥都在悄悄换活法?
全国1.2亿多60岁以上男性里,七成没参与过任何适应新生活的活动,你敢信?去年上海社区一场摄影展,就戳中了千万人的心——68岁的李叔,一张对比照左边是55岁意气风发的自己,右边是67岁添了皱纹的模样,配文虽没说啥大道理,却让不少看展的老爷子点头:“这说的不就是我嘛!”连抖音#62岁之后的身份焦虑#话题,点击都直接破了千万,为啥人过了62岁,日子好像就变了个模样?
以前家里大小事,你一句话全家都听着,现在孩子自己拿主意,连孙子报哪个补习班,你刚插一句嘴,人家一句“爸,现在教育方式不一样了”,就让你把话咽回去。别觉得是自己没用了,其实就是家里的“规矩”换了。就像李叔,一开始总想着管带孙子的事,越管越闹心,后来干脆捡起写字的爱好,不管闲事了,反倒一家人吃饭聊天都顺顺当当。老话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到这时候,还真挺贴切。
再说说朋友这事,65岁往后,那真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每年都有四成老伙计,要么搬去别的城市带孙,要么身体扛不住住了院,甚至有的就再也见不到了。要是还抱着年轻时“靠饭局攒朋友”的想法,那指定得孤单。但你看现在机灵的老爷子,早建了微信群:今天夕阳钓友群约着去河边甩竿,明天退休象棋群凑一桌杀两盘,群里发点钓鱼的收获、下棋的趣事,比闷在家里强多了,孤独这东西,找对法子就治得住。
钱的事更实在,不少60多岁的大爷,裤兜里揣着养老金,买根几十块的钓鱼竿都得翻来覆去琢磨,总想着“再攒攒,给儿子添点买房钱,给孙子存点学费”。可实际上,现在年轻人早不指望爸妈贴补了,国家还一个劲鼓励老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出去旅旅游,做个体检,咋舒服咋来。你说,辛苦一辈子了,咋就不能为自己活几年?
身体更是“不给力”,以前扛袋大米上五楼不喘气,现在走两步就腰疼,别硬撑着说“没事,歇会就好”。专家都算了,60岁以上男人,每年肌肉都得少个1.5%到2%,这可不是咬牙就能扛过去的。不如乖乖找医生问问,吃点有营养的,跟着学两招康复训练,好好照顾自己,比硬撑着当“老英雄”实在多了。
最让人没法回避的,就是死亡好像离得近了。以前提这事都觉得晦气,现在不少老爷子想得通透:林叔就早早写好了遗嘱,连葬礼上要放啥歌、跟老伙计说啥话都想好了。这可不是认命,而是明白,人生到最后,比起干过多少大事,不如记得跟家人笑过多少回、跟朋友吃过多少顿热乎饭。日本那边叫“终活”,咱城里老人也学着做,这三年里,主动安排后事的老爷子,都快多了一倍,活明白,才是真本事。
更让人惊喜的是,现在技术也帮着老爷子们“发光”。抖音有个“银发创作计划”,2000多个62岁以上的男博主,有的拍钓鱼技巧,有的弹老歌,还有的讲年轻时当工程师、跑业务的故事,镜头前笑得比年轻人还精神,评论区里一堆人夸“爷爷太酷了”。原来衰老不是没用了,只是换个地方接着亮。
其实62岁哪是什么人生的“下坡路起点”?不过是卸下“养家糊口”的担子,换种活法而已。不用再硬扛着所有事,不用再装着“还年轻”,想吃就慢慢吃,累了就歇会,该放下的就放下。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八十不稀奇”,年龄从来不是枷锁,愿意换个心态,往后的日子,照样能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比年轻时更自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