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蒙古国上任总理奥云额尔登下台后,蒙古国便彻底坠入政坛持续动荡的漩涡。斗争的核心双方,一边是时任国会议长、背靠“青年改革派”的阿玛巴雅斯加兰,另一边是接任总理、代表传统建制力量的赞丹沙塔尔,两人的博弈可谓是你死我活。
这场权力对决的白热化爆发在9月底的蒙古人民党党魁选举中。
![]()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彼时,阿玛巴雅斯加兰凭借打破利益垄断的口号,联合党内35岁以下年轻议员及城市知识分子群体,以52%对48%的微弱优势击败赞丹沙塔尔,成功当选党魁。
这一结果直接冲击了赞丹沙塔尔背后的传统势力。为扭转颓势,赞丹沙塔尔迅速动用总理职权,授意蒙古国反贪委员会以“涉嫌挪用公款”为由,对阿玛巴雅斯加兰展开调查。面对舆论压力与行政调查的双重围剿,阿玛巴雅斯加兰于10月中旬被迫辞去国会议长职务。
但他并未就此退场,辞职前48小时,他利用议长最后的职权,紧急召集国会特别会议,联合“青年改革派”控制的61名议员,以“赞丹沙塔尔政府搁置外资稀土项目、导致国家损失12亿美元潜在投资”为由,通过了罢免总理的决议。可以说,此次斗争中两人不惜鱼死网破,也不让对方掌权。双方支持者甚至在乌兰巴托街头爆发小规模冲突,警方不得不出动防暴部队维持秩序。
![]()
(青年改革派主张第三邻国)
其实,两派之所以陷入激烈对抗,核心矛盾就是对外政策出现了分歧。这种分歧在奥云额尔登下台后彻底爆发,成为撕裂执政党人民党、瘫痪国家治理的关键病灶。
其中,以阿玛巴雅斯加兰为首的“青年改革派”,其核心支持群体是乌兰巴托的城市青年、留学归国精英及中小企业主。这些群体对蒙古长期受困于资源诅咒、依赖中俄市场的现状不满。他们认为蒙古的困境源于传统利益集团的垄断和治理低效,因此提出系统性改革方案。
具体做法是主张对外突破,想通过“第三邻国”战略打破这种依赖,他们不仅支持矿产资源开发的外资准入,更在具体项目上积极对接西方:例如推动美国企业参与奥尤陶勒盖铜矿的深加工合作,与日本签署《稀土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5年前建立稀土分离厂,摆脱对中国稀土加工的依赖;上一任总理奥云额尔登推动的印蒙“可汗探索”联合军演,更是从安全层面呼应“第三邻国”策略,明面上是提升反恐能力,实则试图通过军事合作强化与美日印的关联,降低对中俄安全体系的依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