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外蒙宣布独立时,当时唯一支持留在中国的那个部,如今怎么样了?

0
分享至

乌布苏省的寒风掠过草原,卷起细碎的雪粒,拍打在一座破旧的蒙古包上。78 岁的杜尔伯特族老人那顺,正用羊骨拨弄着篝火,火苗跳跃间,他指了指南方的地平线:“祖先说,那边曾是我们的‘中国’,是噶勒章那木济勒首领誓死要守护的方向。”


这个名字,在如今的外蒙古,早已鲜为人知。可在百年前外蒙独立的浪潮中,噶勒章那木济勒带领的杜尔伯特部,是唯一选择站在中国这边的部落。他们的坚守与迁徙,藏着一段被风沙掩埋的家国往事。

一、清末乱局:草原上的坚守者

1911 年的中国,风雨如晦。辛亥革命的炮火击碎了清朝的统治,北京城的龙旗坠落,边疆地区瞬间陷入混乱。外蒙古草原上,沙俄的身影愈发活跃,他们一边向蒙古贵族输送军火,一边煽动 “独立自治”,试图将这片土地从中国版图中剥离。

喀尔喀蒙古的王爷们早已人心浮动。他们长期与沙俄打交道,见清廷无力掌控边疆,纷纷顺水推舟,拥戴哲布尊丹巴为 “大蒙古国皇帝”,筹备独立事宜。一时间,独立的呼声在草原上蔓延,唯有西部科布多地区的杜尔伯特部,选择逆势而行。

杜尔伯特部的首领噶勒章那木济勒,时年 62 岁,是清廷册封的 “左翼副将军”,头顶三眼花翎 —— 这是当时蒙古地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他从小接受清朝教育,熟悉朝贡制度、八旗规制,一生都以 “大清臣子” 自居。

更关键的是,他看透了沙俄的野心。在一次部落集会中,他用蒙语大声疾呼:“俄国人不是来帮我们的,是来吞掉我们的草原!蒙古与中国,本就是一家,断不可分割!” 这话不是空谈,科布多地区与新疆接壤,多年来依靠清廷的庇护抵御沙俄侵扰,噶勒章那木济勒深知,脱离中国,部落终将沦为沙俄的附庸。

彼时,杜尔伯特部的处境孤立无援。喀尔喀的独立政权已成型,俄制火炮、步枪源源不断运抵,而杜尔伯特部仅能依靠清廷参赞大臣溥润的少量支持,以及几千名临时集结的牧民守军。

二、科布多保卫战:以卵击石的悲壮抵抗

1912 年 12 月,凛冽的寒风中,喀尔喀独立派军队包围了科布多城。城外,是装备新式武器的数千大军,炮口对准城墙;城内,只有老旧火铳、弓箭,以及噶勒章那木济勒带领的几千名牧民,粮食和弹药都极度匮乏。

噶勒章那木济勒没有退缩。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身上穿着厚重的羊皮袍,手里握着一把从京城带回的老枪 —— 枪身早已斑驳,射程有限,却成了守城军民的精神象征。“打不准也要打!不能让他们轻易踏进城内!” 他的吼声在寒风中回荡。

为了求援,他派出信使向新疆方向突围,可信使刚出发两天,就遭遇独立派的埋伏,再也没能回来。科布多成了一座孤城,外面的炮火日夜不停,城墙被轰得千疮百孔,不少牧民被震塌的墙体掩埋。

据乌兰巴托历史档案馆藏的《杜尔伯特部落文书》记载,守城的三个月里,杜尔伯特人吃尽了苦头。粮食耗尽后,他们煮食皮革、草根;弹药短缺时,就用石块、弓箭反击。有老人回忆祖辈的讲述:“冬天的雪地里,到处是冻僵的士兵,可没人愿意投降。”


1913 年 3 月,科布多城最终还是破了。独立派军队涌入城内,烧杀抢掠,噶勒章那木济勒的下落成了谜 —— 有人说他在巷战中战死,有人说他被俘后郁郁而终,从此,杜尔伯特部失去了主心骨。

城破后,有人曾去过废墟,在草地下挖出大量子弹壳和碎骨片,那是这场悲壮抵抗留下的最后痕迹。

三、迁徙之路:从科布多到乌布苏的漂泊

噶勒章那木济勒死后,杜尔伯特部成了 “叛逆部落”。喀尔喀的独立政权容不下他们,沙俄势力也对其步步紧逼,留在科布多只能坐以待毙。幸存的族人商议后,决定向西迁徙,寻找一片能安身立命的土地。

迁徙的路途充满艰险。他们赶着牛羊,带着老人和孩子,避开独立派的巡逻队,穿越戈壁和雪山。一路上,饥饿、疾病、严寒夺走了不少人的生命,有牧民回忆:“每天早上醒来,都能看到有人冻僵在帐篷外,牛羊也一批批倒下。”

最终,他们抵达了今天外蒙古的乌布苏省。这里远离政治中心,冬天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夏天酷热难耐,土地贫瘠,却成了杜尔伯特人的避难所。他们重新搭建蒙古包,恢复游牧生活,可失去了清廷的庇护,又被当地政权排挤,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民国政府曾试图与杜尔伯特部取得联系,却因路途遥远、局势动荡而失败。1945 年外蒙全民公投独立后,杜尔伯特部彻底被划入蒙古国版图,与中国的联系被强行切断。他们成了自己土地上的 “异乡人”,坚守的家国信念,只能在祖辈的口述中传承。

四、如今的杜尔伯特部:在遗忘中坚守传统

如今的乌布苏省,生活着约 3 万杜尔伯特族人,占外蒙古杜尔伯特族总人口的 80%。他们大多以游牧为生,少数人从事农业或手工业,生活并不富裕。

那顺老人的蒙古包里,挂着一幅褪色的羊毛挂毯,上面绣着一个模糊的 “清” 字。“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说上面的字代表着曾经的归属。” 他抚摸着挂毯,眼神里满是沧桑。

年轻一代的杜尔伯特人,大多不知道噶勒章那木济勒的故事。他们从小接受蒙古国的教育,学习的历史里,外蒙独立是 “民族解放”,杜尔伯特部的抵抗被描述为 “阻碍进步”。只有在节日或家族聚会时,老人们才会偷偷讲述那段往事。

28 岁的巴特是那顺的孙子,在乌兰巴托做货车司机。他说:“爷爷总跟我说祖先的故事,可我没去过中国,也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样子。” 不过,他还是保留着一些祖辈的习惯 —— 比如用汉语说 “谢谢”“再见”,虽然发音不准,却成了一种隐秘的文化传承。

在乌布苏省的杜尔伯特族聚居地,还能找到一些当年抵抗的痕迹:被打磨光滑的旧火铳、嵌在岩石里的子弹壳、刻着蒙汉双语的石碑碎片。当地老人会带着孩子去看这些 “老物件”,告诉他们:“我们的祖先,曾为了守护‘中国’,流尽了鲜血。”

经济上,杜尔伯特族仍以游牧为主,牛羊是主要财产。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影响,草原沙化严重,牛羊成活率下降,不少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乌兰巴托或其他城市打工,从事司机、服务员、兽医等工作。

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挑战。蒙古长调、马头琴演奏等传统艺术,只有老人才会完整掌握;杜尔伯特族的独特习俗,比如祭祀仪式、婚丧礼仪,也在逐渐被同化。不过,仍有一些老人在坚持,那顺就经常教村里的孩子唱祖辈传下来的长调,歌词里藏着对科布多的思念,对 “中国” 的记忆。

五、历史的回响:未被磨灭的家国印记

2019 年,中国边疆研究所的学者前往乌布苏省调研,当提到 “噶勒章那木济勒” 时,几位年迈的杜尔伯特族老人瞬间红了眼眶。他们拿出珍藏的家族文书,上面用蒙语记录着当年坚守科布多的经过,还有噶勒章那木济勒的名言:“蒙古与中国,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学者们发现,杜尔伯特族的口述史中,对中国的情感复杂而深厚。他们记得清廷对部落的册封与庇护,记得与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贸易往来,这些记忆,成了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朗评价:“杜尔伯特部的坚守,是近代中国边疆史上的一抹亮色。他们的选择,源于对家国的忠诚,也源于对历史的清醒认知。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

如今,乌布苏草原上的杜尔伯特人,依旧过着游牧生活。春天来了,他们赶着牛羊迁徙;冬天到了,就躲在蒙古包里躲避严寒。祖辈的故事,像草原上的风,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却始终在提醒着他们:自己的根,曾与中国紧紧相连。

那顺老人常常坐在篝火旁,看着南方的天空,哼唱着古老的长调。歌声里,有科布多的城墙,有噶勒章那木济勒的呐喊,还有一段被风沙掩埋的、关于坚守与家国的往事。这段历史,或许在蒙古国的史书里被淡化,但在杜尔伯特族的血脉中,永远不会被磨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出事了,停摆35天终酿成大祸,现场惨烈,特朗普:不妥协继续关门

出事了,停摆35天终酿成大祸,现场惨烈,特朗普:不妥协继续关门

振华观史
2025-11-05 14:12:37
随着雷霆8连胜创纪录,勇士赢太阳,西部最新排行:快船跌至第10

随着雷霆8连胜创纪录,勇士赢太阳,西部最新排行:快船跌至第10

球场没跑道
2025-11-05 14:38:11
70岁大爷和30岁保姆生下儿子,亲子鉴定后,大爷却被自己儿女气死

70岁大爷和30岁保姆生下儿子,亲子鉴定后,大爷却被自己儿女气死

纸鸢奇谭
2025-09-08 09:31:42
女子参加婚礼穿包臀裙和黑丝,抢了新娘风头:新郎都不好意思了

女子参加婚礼穿包臀裙和黑丝,抢了新娘风头:新郎都不好意思了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1-05 09:11:11
以防长称将在“黄线”内不设限制地打击哈马斯

以防长称将在“黄线”内不设限制地打击哈马斯

界面新闻
2025-11-05 19:28:04
是谁导致了美国衰败?不是“无法无天”的特朗普,也非小布什拜登

是谁导致了美国衰败?不是“无法无天”的特朗普,也非小布什拜登

军机Talk
2025-11-03 15:36:42
瑞银:中国接近半数家庭房产处于账面亏损状态

瑞银:中国接近半数家庭房产处于账面亏损状态

互联网大观
2025-11-04 13:43:22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分组:上海和北京同组,樊振东大概率交锋王楚钦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分组:上海和北京同组,樊振东大概率交锋王楚钦

懂球帝
2025-11-05 15:57:07
秦始皇姓嬴名政,为何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看完可算懂了

秦始皇姓嬴名政,为何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看完可算懂了

大国纪录
2025-11-04 14:51:55
立即停用这种“厨房神器”,已致多人死亡,很多家庭还在用!

立即停用这种“厨房神器”,已致多人死亡,很多家庭还在用!

DrX说
2025-11-03 14:13:43
10年湖北打工妹嫁英国高管,结婚8 年持刀捅死丈夫,如今下场唏嘘

10年湖北打工妹嫁英国高管,结婚8 年持刀捅死丈夫,如今下场唏嘘

银河史记
2025-11-04 20:17:37
曝光!重磅间谍案件!

曝光!重磅间谍案件!

李荣茂
2025-11-04 07:57:13
波克罗夫斯克会成为下一个巴赫穆特吗?

波克罗夫斯克会成为下一个巴赫穆特吗?

山河路口
2025-11-03 17:06:51
美媒:中国100式坦克已经颠覆西方认知,原来坦克还能这么造?

美媒:中国100式坦克已经颠覆西方认知,原来坦克还能这么造?

云上乌托邦
2025-10-23 10:46:0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措施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措施答记者问

界面新闻
2025-11-05 17:01:53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小杨侃事
2025-11-05 17:05:22
貂皮大衣水洗退货后续:店主驱车300公里,买家身份流出 警方回应

貂皮大衣水洗退货后续:店主驱车300公里,买家身份流出 警方回应

不写散文诗
2025-11-05 17:35:10
婆婆骨灰多出4颗钢钉,儿媳:怀疑不是家人骨灰!查监控发现缺失超2分钟

婆婆骨灰多出4颗钢钉,儿媳:怀疑不是家人骨灰!查监控发现缺失超2分钟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38:00
开扣神器在TikTok爆红,上线2个月狂赚200万

开扣神器在TikTok爆红,上线2个月狂赚200万

跨境派Pro
2025-11-05 14:20:52
2025-11-05 19:59:02
小豫讲故事 incentive-icons
小豫讲故事
谈奇闻野史,做杂牌作者。
1696文章数 7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国足换帅 邵佳一曾被赞是在德国踢球最成功的中国球员

头条要闻

国足换帅 邵佳一曾被赞是在德国踢球最成功的中国球员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中方官宣!对美关税,调整!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健康
家居
公开课

坏了,看到剧本杀鼻祖了!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