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到2030年,农民养老金提高至1000元,可行吗?
最近,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建议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到2030年,把农村居民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000元。
![]()
按他的意思,提高了农民养老金,可以大大的促进消费,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望从当前不足40%提升至45%左右。
邢自强的建议可行吗?我们先来看看现在农民的养老金有多少?全国人大执法组在去年11月就公布了数据,到2023年,农民人均养老金为214元。经过2024年和2025年的上涨,现在人均250多元。
也就是说未来5年,农民养老金要增加750元,才能达到1000元。平均下来,每年要增加150元。过去几年,农民基础养老金增长最多的年份也才20元,和150元相差甚远。
增加750元,需要多少钱呢?2024年末,领取城乡居民养老待遇人数为18039万人。假设就按这个数据来计算,那一年就要1.62万亿元。这还算少了,实际上领取待遇人数,每年增加几百万人。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呢?在前几天举行的2025外滩金融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说“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再理想的制度设计也难以落地。”
![]()
而且,周小川不认同依靠财政赤字来提高养老金,他觉得现实远非如此简单。这就等于周小川不认同之前经济学家李稻葵的建议,他多次提议拿出上万亿,将农民养老金提高到1000元,甚至达到2000元。
说实话,我非常支持大幅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建议,因为他们确实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周小川说20多年前有一场争议,有人认为农民有土地和宅基地可以养老,也有人认为农民收入低,也应该纳入国家保障。但因为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导致当下农民养老金低。
既然已经发现问题了,是不是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说没有资金来源。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比较中肯,他说不能将农民等群体纳入养老第一支柱,我们的养老保险就谈不上公平性。
咱们现在谈养老第一支柱,基本上就是指职工养老保险,养老改革都是针对这个群体。但超过50%的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于是超过一半的人被排除在外。
![]()
所以,蔡昉建议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出发,加快构建一个“无条件、不缴费、普惠型”的社会养老金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本身就含有无条件的成分。
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不是简单的普惠性、兜底性支出,而是和贡献相关,你缴纳的多,领的就多。如果能够真正建立一个普惠性、兜底性的养老金制度,确实不错。不管你收入高低,到老了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养老保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至于资金来源,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建议划转国有资本,这确实是一个方法,因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也有划转。
现在一两百的养老金,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养老肯定是不够的,但如果能快速提高到五六百,那就能大幅减轻养老压力。希望农民养老金也能快速提高一下,做到老有所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