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加这俩“北美邻居”有点闹僵,导火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居然是一则在世界大赛期间播的广告。
美方不仅在社交平台上把这广告骂成“蓄意欺诈”,还直接宣布要给加拿大加10%的关税,更狠的是,上周四就把和加拿大相关的贸易磋商给停了。
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事儿有点小题大做,后来翻了翻细节才发现,这里面牵扯的东西比想象中多。
![]()
这则惹事的广告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美国观众知道他们反对加关税。
本来想靠点“名人效应”撑撑场面,就用了前总统里根关于关税的演讲片段,结果没提前跟里根基金会打招呼。
里根基金会那边很快就表态了,说这事儿没经过许可,等于直接给这广告扣了个“版权侵权”的帽子。
这广告选在世界大赛期间播,数百万美国观众都看着呢,流量是有了,但也把争议拉满了,美方直接抓住这点,说加方明知广告有问题还不撤,就是故意的。
![]()
一则广告为啥能掀翻美加贸易桌?
美方的反应来得又快又硬,总统在社交平台上明说,这次加的10%关税比加拿大现在交的还高。
但有意思的是,到底针对哪些商品,至今没说清楚。
搞不清美方是故意留悬念施压,还是连具体清单都没捋明白。
![]()
美方还提了一嘴,说加拿大可能想让美国最高法院介入这事儿。
原来之前美国政府让最高法院推翻一个裁决,那裁决说总统给加墨等国加关税违宪,最高法院预计11月开庭审。
这广告争议更像是个由头,美方早就在关税合法性上憋着劲儿呢。
这边美方闹得凶,加拿大那边也没闲着。
![]()
安大略省省长福特先说,这广告本周末之后就从美国平台撤,但老实讲,世界大赛期间该看的都看了,现在撤有点“马后炮”的意思。
加拿大商会的坎迪斯・莱恩说得更实在,她直言任何关税最后都会伤了美国自己,还有整个北美的竞争力,呼吁赶紧坐下来谈,毕竟美加每年贸易额那么大,真闹僵了谁都没好处。
联邦政府的多米尼克・勒布朗也在社交平台上表态,说贸易谈判得走正式外交渠道,私下吵来吵去解决不了问题。
![]()
加拿大国内对这事儿也不是铁板一块,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就把矛头指向现任总理,说要是夏天就按计划把贸易协议谈下来,也不至于现在面临关税威胁,还担心会丢了就业岗位。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党派间的常规批评,后来发现也不是没道理,美加贸易依赖度那么高,谈判拖得越久,变数确实越多。
不过现任总理这边也有动作,他没在国内盯着这事儿,反而去马来西亚参加东盟会议了,想跟东南亚国家加强贸易联系。
![]()
这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不能把鸡蛋都放美国一个篮子里。
美加博弈背后,不止关税,还有这些门道
还有个细节挺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的弗拉维奥・沃尔佩直接点破了个真相,要是真因为这则广告加关税,最后掏腰包的还是美国消费者,损失可能高达几百亿。
这点美方怕是没仔细算过,美国汽车产业很依赖加拿大的零部件,加了关税成本涨了,车企肯定会把成本转嫁给买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人。
![]()
加拿大总理虽然没直接回应美方最新的关税说法,但之前美方终止磋商时,他也说过愿意等美方准备好再谈,还强调谈判对两国工人和家庭都好。
而且加方一直没松口,说想在能源、钢铁、铝材这些关键领域接着谈关税减免。
这些领域是加拿大对美出口的重头戏,要是真被加了关税,损失可不小。
现在这事儿还没个定论,11月美国最高法院审关税违宪案会是个关键节点。
![]()
要是法院判总统加关税不合法,美方这边的底气可能就弱了,要是判合法,那加拿大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美加这波摩擦不只是“广告惹的祸”,更多是长期贸易矛盾的集中爆发。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双方现在都有点“硬刚”的意思,其实坐下来好好谈,找到互利的平衡点,才是对两国最有利的选择,毕竟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不能一直僵着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