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手机配置表,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24GB+1TB 这种“顶配组合”几乎消失了。
不是厂商不想卷,而是根本卷不起了。
红魔游戏手机产品总经理姜超在微博亲口说了实话——现在整个行业的存储价格飙升,24GB+1TB 版本不仅贵得离谱,24GB 10700Mbps 高速内存的产能也稀缺得可怜,供应商根本没法大规模供货。
![]()
厂商想做高配都没货,只能退而求其次。
红魔这边已经决定推出 16GB+1TB 版本来顶上,毕竟1TB大存储的需求还在,但24GB内存太奢侈,得留给实验室。
这事背后,其实牵扯的是一场从上游炸到下游的价格地震。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这两家内存巨头,已经在今年第四季度把 DRAM 和 NAND 闪存的价格上调了——最高涨幅30%。
新价格已经传导给各大客户,也就是说,手机厂、电脑厂都得掏更多的钱。
这波涨价并不是短期的“情绪波动”。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是被 AI 彻底带起来的“结构性短缺”。
AI 服务器训练大模型,需要成堆的显存和内存;通用服务器为了支持AI应用也在全面升级;再加上智能手机和PC都在往“端侧AI”过渡,算力需求猛增。
![]()
供给上不去,需求又爆炸,自然就贵。更糟的是,这种短缺很可能要持续3到4年,也就是说,整个AI周期都在挤压消费电子端的存储产能。
对厂商来说,BOM成本飙升。游戏手机、影像旗舰这种高规格产品首当其冲。
要么涨价,要么砍配置。对于红魔这类定位极客群体的品牌,16GB已经够用,多出的8GB性能释放也有限,性价比反而不如控成本。
对消费者来说,24GB听起来很香,但大多数人根本用不到,系统优化、内存融合这些方案足以应付日常。要真想上1TB大存储,16GB内存版本其实更划算,体验差距不大,钱包压力小不少。
更关键的是,厂商现在普遍不敢囤货。内存涨价周期已经启动,什么时候再调价、能不能稳定供货,全靠三星和海力士那边的脸色。下游品牌宁可先稳住出货节奏,也不会冒险堆料。
![]()
未来几个月,咱们能看到的高配旗舰大概率都集中在“16GB+1TB”这一档。想要24GB+1TB的“超顶配”,可能要等下一轮AI供需平衡才有戏。
这一波AI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没到头。从显卡、内存到闪存,价格都在蠢蠢欲动。可以说,AI红利对消费者来说暂时还不是“红利”,反而是贵得肉疼的开始。
不知道各位水友怎么想,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