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人员在介绍湖南省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湖南图书馆供图
目前,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已汇聚200余个修复案例、280多种修复纸谱类型、30多种修复工具数据、300多种专业图书、800余篇专业论文及100余种修复操作规范,构建起古籍修复的核心知识库,为智能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10月14日,湖南图书馆发布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该系统涵盖古籍修复案例、修复纸谱类型、修复技法以及相关专业图书和论文,堪称古籍修复的“数字百科”。
这是今年初上线试运行的湖南省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的重要板块。经过数年建设,湖南省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首创湖南省古籍书目库,实现了对全省古籍资源的在线阅览、检索以及AI在线句读和翻译、古籍AI质检等,有效解决了古籍保护与频繁阅览的矛盾,提升了古籍利用效率,突破了学术研究壁垒,推进了对古籍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深入挖掘。
实现古籍在线智慧化服务
湖南省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是一项集文献数字化、分类检索、整理校勘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它以湖南省数字化古籍为基础,构筑起技术和人文融合的新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对文字OCR识别、标引等技术,开发古籍数字化阅读应用数据发布平台、古籍数据处理中心,带动古籍整理开发、展览展示等工作,并实现古籍AI质检。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古籍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让古籍资源‘活’起来。这不仅是对古代文献的守护与延续,也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应用。”湖南图书馆古籍部主任许志云说。
记者登录湖南省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发现,古籍在线阅览实现了筒子页阅读,设计了翻书效果;晦涩难懂的古籍通过该平台可实现AI句读、AI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籍所记载的内容,大大缩减了读者查阅古籍所需时间。通过该平台首创的湖南省古籍书目库,可对全省古籍资源进行在线检索,可清晰查找湖南有哪些古籍,分别收藏在哪座图书馆。
据了解,该平台还建设了湖南省古籍库、字画数据库、缩微库等专题库。自平台试运行以来,已累计上传古籍10万筒子页、古籍书目36864部、字画2983幅等,访问量近32万,有效缓解了古籍保护与频繁阅览的矛盾。
AI赋能“冷门绝学”传承
古籍修复是守护文明传承的关键技艺,长期以来多采用“师带徒”模式,通过口传心授实现技艺的有序传承。然而,古籍修复事业也面临着知识传承难、修复经验共享不足、修复过程不易追溯、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难题。
基于此,湖南图书馆依托本馆及业界古籍修复专业资源,将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与古籍修复传统技术深度融合,开发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该系统以“技艺+数据+AI模型”多元驱动为定位,打造知识系统化、流程标准化、服务智能化体系,以多模态AI大模型为核心,开发古籍修复AI知识助手、AI处方智能体等功能模块。
“我们联合多家兄弟馆、修复机构、科研机构及多位行业专家,形成了‘图书馆+高校+专家’协同共建的模式。”湖南图书馆古旧文献修复组组长颜胜介绍,目前,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已汇聚200余个修复案例、280多种修复纸谱类型、30多种修复工具数据、300多种专业图书、800余篇专业论文及100余种修复操作规范,构建起古籍修复的核心知识库,为智能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该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以AI赋能“冷门绝学”。“我们将老师傅的手上功夫和心中经验转化为可存储、可传递、可参考的数据化模型,助力修复师人才培养。”颜胜说,“系统一站式整合了修复用纸、工具、论文、案例等分散资源,支持智能检索,提升修复效率。通过修复室全景VR、知识共享等功能,既为行业提供参考,又能助力传统文化普及。”
许志云介绍,修复师可在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内描述待修复古籍的破损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勾选相关选项后,系统即可生成一份修复处方,对修复使用的纸张、技法等提供建议。“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面向全国免费开放,但目前我国的古籍修复师群体并不大。越是如此,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古籍修复协作网络平台,其意义就越大。”许志云说,希望这个平台能让老师傅的技艺得到传承,让新学员找到可供学习的经验。
北京借纸书坊的民间古籍修复师唐丽雅分享了使用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的感受:“这是一个专业的古籍修复平台,在古籍修复技术和理论上都能提供很多帮助。以前我在修复古籍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多是去查阅纸质书,因为网络搜索的信息不太可靠,但这个专业平台上检索出的信息可信度高很多,完全可以作为参考使用。”
古籍数智化成果全社会共享
面对当下的数字化浪潮,充分利用古籍数据库的优势,持续强化古籍保护、传承与研究,对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及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突破了学术研究壁垒,激活了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将学术研究前沿成果转化为社会大众共享的文化资源,为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
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贺美华说:“我们的系统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希望以此提高珍贵古籍的保护利用效率,助力古籍修复技艺更高效地传承,让社会公众更好地领略古籍的魅力,同时搭建行业资源共享和协作平台,推动古籍高质量保护利用。”
2025年10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智慧服务平台让古籍不再怕“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