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 作者:(英)埃丝特尔·帕朗克 译者:叶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5月
![]()
两个女人奠定两个国家。
1519年4月,凯瑟琳·德·美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她是佛罗伦萨最为显赫的美第奇家族的女儿,却面临着巨大的人生挑战。凯瑟琳的母亲生下她后仅15天,就染病而亡。就在几天后,凯瑟琳的父亲洛伦佐公爵在战争中重伤而亡。
凯瑟琳的苦难还没有结束。她在没有满月的时候就承继了女公爵,叔祖父、教皇莱奥十世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缔结了合作协议,安排凯瑟琳日后被送到法国。但协议刚刚签署不久,莱奥十世也去世了,之后不久,她的另一位亲戚克莱门特七世当选教皇。
克莱门特七世与弗朗索瓦一世缔结了联姻协议,凯瑟琳被安排嫁给国王次子。然后,随着克莱门特七世的离世,意味着他之前与法国王室缔结的所有承诺、联合、妥协都打水漂了。凯瑟琳自己的联姻价值降低到了最为微末的地步。
在与亨利王子成婚后,凯瑟琳却迟迟未诞下子嗣,她不得不求助于丈夫的情人迪亚娜·德·普瓦捷,后者为了避免亨利王子搭上地位更显赫的新欢,对于房中术倾囊相授,甚至两人合作,由迪亚娜挑逗亨利,再将其送入妻子的卧室。终于,凯瑟琳开始生儿育女。
![]()
亨利王子的长兄去世了,自己成为王储,在凯瑟琳28岁那年,公公、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驾崩,亨利继位。凯瑟琳虽然成了王后,但光彩一直被笼罩在迪亚娜的阴影中。迪亚娜甚至有意觊觎染指凯瑟琳的子女的教导权。
凯瑟琳为了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宫廷地位,开始展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才华,并因此在国王出外征伐时,作为摄政王,并代表国王在巴黎高等法院成功说服议员们改变反对态度,支持国王加税募兵。
1559年,亨利国王在自己发起的比武大赛中被误伤刺中面部和眼睛,之后不治身亡。凯瑟琳的长子成为了新国王,也就是弗朗索瓦二世。而凯瑟琳则以国王母后的方式执政。隐忍40年,她在40岁的时候登上了法国权力的最高峰。
当然,作为母亲,她的痛苦和劫难还没有结束。加冕不到一年,弗朗索瓦二世就因病离世,凯瑟琳的二儿子查理登基,凯瑟琳成为摄政者;再往后,查理驾崩,她最爱的三子安茹公爵继位,是为亨利三世。
凯瑟琳作为1559年到1589年长达三十年的法国执政者,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差,主要原因是在她统治期间爆发了几乎动荡了法国国本的宗教屠杀和内战。因为她虽然尽力调和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矛盾,她联系新教女王纳瓦拉的让娜,让自己的女儿嫁给纳瓦拉的儿子亨利。但让娜在谈妥联姻后不久去世,胡格诺派认为是凯瑟琳暗杀了让娜,而亨利王子坚持迎娶凯瑟琳的女儿,胡格诺派的主要成员也因此聚集巴黎,庆祝婚礼。新婚之夜,法国权势家族吉斯家族发起了对胡格诺派的大图撒谎,因为当时正值圣巴托罗缪节,所以事发的1572年7月24日就被称为圣巴托罗繆大屠杀,纳瓦拉国王亨利被逮捕后强行改宗天主教。这场屠杀持续到了法国各地,引发了剧烈的宗教屠杀。
尽管凯瑟琳的评价争议很多,但无论如何,她对内尽可能稳定政局,分化和削弱权臣、贵族的力量,巩固皇权,而致力于与英格兰恢复和平,并试图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建立起友好的私人关系。英法两国因而在一段时期内结束了此前间断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为两个国家在之后的17世纪迅速崛起,取代西班牙在欧洲以及新大陆的霸权创造了可能。
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英国历史学者埃丝特尔·帕朗克所著的《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一书。这本书讲述了凯瑟琳·德·美第奇与伊丽莎白一世相似的成长经历,也就是都从令人绝望的生存和政治困境中,经过不屈的奋斗而最终攀爬到权力顶峰,并以自己的方式巩固政局——在这一过程中,两个女人为了国家利益需要,再加上一定程度上的惺惺相惜,保持了密切的私人信件来往,建立起私交。
当然,作为新教国家的英格兰,要应对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争斗,而天主教国家法国也需要承受相似的冲击和挑战。两个国家在尽可能维系和平的情况下,当时私下也各自支持对方的反对派。阴谋、出卖,勾连,妥协充斥着在两个女人,两个国家之间。
![]()
如《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这本书所谈到的那样,伊丽莎白一世虽然没有经历幼时丧父丧母,但她的母后安妮·博林并不受国王宠爱,而且惨遭英国贵族构陷而被处死。伊丽莎白的父亲之后多次再娶,她的弟弟爱德华在1547年登基。爱德华的两个舅舅,一个把持朝政,另一个索性娶了太后,还成为13岁的伊丽莎白的监护人,并且多次公开对伊丽莎白进行滋扰,甚至试图用强。书中指出,伊丽莎白此时一边反复给自己的弟弟表达恭顺之意,并设法让权臣舅舅(她与爱德华同父异母,因而爱德华的舅舅也算得上是她的舅舅)与另一个舅舅,也就是滋扰她自己的那一个产生间隙,并且最终促成后者被审判处死。
被长辈持续性骚扰,甚至屡屡陷入被强暴的风险困境,这显然也是日后的伊丽莎白女王选择终身不婚,与男性保持仅限于友谊距离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在伊丽莎白登基后,法国执政者凯瑟琳便不断提议,多次提议让自己的儿子迎娶英格兰女王,提议人选涵盖了凯瑟琳的多个儿子,但都被伊丽莎白婉拒。
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命运的转机在于弟弟爱德华驾崩后,贵族纷纷拥戴长姐玛丽,后者因而被加冕为女王。而伊丽莎白清楚地表达了对于姐姐的敬服。玛丽一世迅速处决了此前执政的权臣,也就是弟弟爱德华的权臣舅舅。在此之后,又是隐忍,收敛自己的光芒,坐等保持了天主教信仰、一心想要将英格兰从新教国家改造为天主教国家的姐姐丧失民心。玛丽一世选择与天主教国家西班牙联姻,并因此卷入了很多对外战争,这让其民望尽失,而伊丽莎白虽然一直在被关押,然而等到玛丽一世病逝,她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如《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凯瑟琳·德·美第奇和伊丽莎白一世是16世纪欧洲最有权势的女性,两人的经验和统治技术深刻地影响了各自国家,“她们都只是两个面对无数危险——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环境为自己、为她们的国家谋求有利地位的女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