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工新闻网)
转自:河工新闻网
电子印章终于电子化、网络化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2004年的电子签名法和2019年的密码法施行后,关于电子印章的制作、使用、核验等内容的规定,对于推动涉印章事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极具实用价值。
与西方的文件签名制度和理念不同,我国的印章文化由来已久。在《三国演义》里,关云长封金挂印;诸葛亮乞印行令;司马师咬烂被头只为等到司马昭“以印绶付之”。印章,也被称为公章、印信、图章等,与“笔杆子”“枪杆子”并列而称为“印把子”。印章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件,而是一种“印信工作”或者说印信制度。现代印信工作延续传统,涵盖公章、法人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多类印章,需遵循申请、监印、归档等规范流程,违规用印将追责。
但是,实物印章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面前,仿佛成了清朝人脑后的“大辫子”,严重阻碍涉印章文件的信息化传递和处理。比如,2021年7月,人社部发布了《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当事人在签订电子劳动合同过程中,单位如何安全、便利、有效的加盖单位公章,就是一个绕不去的“坎”。
电子印章,是基于密码技术和相关数字技术表征印章的特定格式数据,用于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包含印章图像数据、印章名称、印章所有者信息、电子签名认证证书以及与其关联的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等。简单来说,电子印章,包括看的见的图形、文字,也包括看不见的电子数据。
电子印章的效力如何?电子印章实质是运用密码技术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法明确,“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办法》规定:“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不适用的情形外,经电子签章的电子文件与加盖实物印章的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如何制作电子印章?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依法成立的组织〔以下简称单位(组织)〕是电子印章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主体,其申领电子印章一般包括申请、制作、备案等环节,实践中通常采取线上方式进行。
电子印章的用印,称为电子签章。它是指使用电子印章签署电子文件的过程,所形成的结果数据为电子签章数据。电子印章使用管理遵循“谁所有、谁控制,谁签章、谁负责”的原则。电子印章所有者应当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和规范使用电子印章。
互信互认是电子印章使用的关键。《办法》专门规定了互信互认一章。国家推动电子印章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支撑能力建设,规范电子印章编码,促进电子印章状态信息及相关电子签名认证证书链信息的共享和使用。
安全是电子印章的核心问题。现实生活中,股东们抢夺公司公章的“戏码”不时上演;私刻公司公章、私盖公司公章时常引发的诉讼大战,屡屡考验办案法官有没有“慧眼”。《办法》专门规定了安全一章。电子印章管理全过程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制度,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电子印章相关信息安全,并对收集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的信息严格保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信息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丢失。 贺耀弘
编辑: 王红润 责任编辑: 李飞 审核: 王书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