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幌子与供应链震荡:安世半导体事件背后的荷兰困局…
法律幌子下的政治操盘:荷兰部长采访暴露协同痕迹
“是我们让安世脱离中国所有者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荷兰和欧洲。”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在电视台采访中的直白表态,为持续发酵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接管事件定下基调。这场以 1952 年《物资供应法》为工具的干预 —— 该法律自颁布以来从未启用 —— 已引发全球供应链剧烈震荡,更暴露了荷兰在中美技术博弈中的被动处境。
![]()
面对主持人 “为何动用沉睡法律” 的追问,卡雷曼斯抛出双重理由:既强调安世芯片 “全球汽车必备” 的战略价值,称其为 “欧洲唯一达到此规模的芯片企业”;又指控中方委派的 CEO “秘密转移资产”,声称可能导致欧洲 “技术能力消失”。但这一辩解在追问下迅速瓦解:当被指 9 月 30 日启动法律与美国制裁闻泰科技 “时间巧合” 时,他先否认关联,随即承认 “与美方已讨论数月”,时间线与法院披露的 “六月接触” 完全吻合。
![]()
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恰恰印证了事件的本质。荷兰国际法律师协会指出,若真存在 “资产掏空”,企业董事会与民事法庭完全可通过常规法律途径解决,动用紧急经济法案实属 “过度干预”。
![]()
更关键的是,闻泰科技 2019 年收购安世时,已被欧盟通过 “专利登记锁定”“外籍董事否决权” 等条款实施技术隔离,核心专利始终由荷兰公司掌控,所谓 “技术转移风险” 本就不成立。
![]()
反制与反噬:全球产业链的连锁风暴
荷兰政府的强硬姿态,很快触发中方精准反制。中国商务部不仅对安世在华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更促使安世中国发布 “独立宣言”:驳斥荷兰总部 “产品质量问题” 的污蔑,宣布恢复供货并推行人民币结算,事实上脱离欧洲管控。
这一反击直击要害 —— 安世 80% 的产能集中在中国,欧洲总部仅掌握管理架构,所谓 “接管” 实为空壳。
供应链的连锁反应随即显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紧急预警,大众、宝马等车企芯片库存仅能维持数周,“数周内或全面停产”。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也确认,断供已影响其全球生产体系。法国总统马克龙虽扬言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施压,但欧盟很快紧急致电中方商谈,暴露 “对抗不敢、妥协不甘” 的尴尬。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荷兰自身的损失。
安世中国的人民币结算要求,意外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全球车企为保供不得不储备人民币,绕开美元结算体系。而加拿大的反应更具对比性:总理卡尼近期公开寻求与中国建立 “战略关系”,试图借安世风波修复经贸关系,与欧洲的僵硬形成鲜明反差。
棋子困局:欧洲技术自主的幻觉
卡雷曼斯将干预行为包装成 “欧洲利益捍卫者” 的叙事,但现实却是荷兰沦为美国技术封锁的 “马前卒”。美国商务部 2024 年报告明确将安世列为 “对华技术遏制关键节点”,通过出口限制施压荷兰,要求其 “阻止中国获取汽车芯片产能”。荷兰首相吕特的私下备忘录显示,美方曾以 “减少光刻机出口限制” 作为交换条件。
这种依附策略已引发欧洲内部反弹。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公开批评:“为讨好美国牺牲汽车产业链,是用核心利益换短期妥协。” 数据显示,欧洲汽车业每年因芯片短缺损失超 400 亿欧元,而安世断供可能导致其中 30% 产能停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指出,荷兰的举动实质是 “将欧洲技术主权拱手让渡”,最终只会加剧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边缘化。
如今,安世中国的稳定供货与欧洲市场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荷兰政府已陷入两难:持续强硬将导致本土汽车业崩溃,妥协则意味着向美国 “投名状” 失效。这场由政治操弄引发的供应链危机证明: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试图以 “安全之名” 行 “脱钩之实”,终将沦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