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4年,辽东古勒山寨的硝烟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突然扑到大明总兵李成梁马前,抱着马腿哭求一死——谁能想到,这个叫努尔哈赤的女真少年,后来会亲手掀了大明的桌子。
一边是威震边关三十年的大明战神,一边是后金政权的开国者。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远不止“征服者和俘虏”那么简单。
据《建夷授官始末》记载,努尔哈赤早年就常跟着祖父觉昌安去李府串门。后来又被李成梁当做养子,留在府里,“如童奴然”。
在李府的日子里,他不光读书识字,甚至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摸得门清,他还跟着李成梁学军事策略、练带兵本事。
儿李成梁不杀他,算盘也打得精:一是努尔哈赤是女真贵族,做人质好用;二是他祖父是明朝内应,杀了会寒了盟友的心;最关键的是,李成梁需要个 “完全听话的代理人”,帮他稳住辽东这摊子。
在李成梁麾下的三年,努尔哈赤打仗不要命,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屡立战功。他的武艺也练得拔尖 —— 刀弓剑棍样样熟,甚至能连发五箭,箭箭中靶,落点还特别近,箭术堪称 “神级”。
1583 年,李成梁打女真首领阿台(王杲之子)时,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爹塔克世。
按《清太祖实录》说法,明朝后来每年给努尔哈赤 800 两银、15 匹蟒缎 “赔罪”,还把他爹留下的土地、人马都给了他,让他承袭 “建州都指挥使”—— 这可是努尔哈赤后来起兵的 “第一桶金”。
有人说李成梁是 “愧疚” 才纵容他?看看叶赫、哈达部落的下场就知道,李成梁哪会讲 “愧疚”?说努尔哈赤靠 “十三副铠甲、二十几人” 就崛起,纯属扯谈 —— 他那是要是真敢叛乱,李成梁分分钟能灭了他。
显然俩人之间还有更深的勾连。
![]()
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一路纵容,往根儿刨,其实是晚明武将的 “生存死局” 闹的 —— 文官骑在头上指手画脚,朝廷对武将更是 “又用又防”,怕你太能打,又怕你拥兵自重。
就像《万历野获编》里记的,连戚继光、李成梁这种顶级猛将,给首辅张居正写信都得自称“门下沐恩小的某万叩头跪禀”,明朝武将地位有多低,一眼看穿。
所以,李成梁心里门儿清:想保住辽东总兵的位置和饭碗,辽东必须有“寇”——不管是蒙古部落还是女真各部,只要他们闹事儿,朝廷就离不开他,兵、钱、权才稳。
而努尔哈赤,在他眼里就是颗 “天选棋子”—— 有潜力统一建州女真,却又没强到威胁明朝。他故意让努尔哈赤跟其他部落内斗,既耗“寇”的力,又让努尔哈赤念明朝的好。辽东地界一直有事,他的权位也就坐得稳。
李成梁甚至把努尔哈赤比作 “听话的猎狗”,放出去,专咬那些不服管的 “野狗”(其他女真部落)就行。
![]()
李成梁敢这么放心,也不是没道理。
因为努尔哈赤最想要的三样——明朝的官方认证、贸易渠道、军事不干涉,全攥在李成梁手里。而李成梁觉得用这“利益勾连”能把努尔哈赤这只“狗”拴死,而且想捏死随时都行。
1589 年,努尔哈赤杀了反明的女真首领克五十表忠心,明朝立马给了他 “都督佥事” 的官 —— 这就是李成梁的 “奖励套路”,用好处强化控制。俩人甚至还扯了姻亲:努尔哈赤把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二儿子李如波。
而为了讨好李成梁,努尔哈赤也是 “无所不用其极”:人参、貂皮、牛羊马、奴隶、美女,啥值钱送啥。据《辽左闻见录》说,李成梁府里 “附郭十余里,妓 女多达两千”,而这一半都是努尔哈赤送的 “孝心”。
其实控制努尔哈赤,李成梁的算盘还有更深一层:为长子李如松铺路。
李成梁特别看重这个同样会打仗的儿子,想自己退休后让李如松接辽东的班。
他的如意算盘是:等李如松上台,就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可打了这么多年仗,早也元气大伤。到时候李如松带精锐明军灭了他,立个不世之功,李家在朝廷的地位就更稳了 —— 合着努尔哈赤在他眼里,就是给儿子 “刷经验、立大功” 的 “副本 BOSS”。
可千算万算,1598年,已经官至辽东总兵的李如松在与蒙古的战役中阵亡,而他爹李成梁居然比他殁年还多活了17年。
![]()
李成梁的翻车,不只是看走眼努尔哈赤,更在战略上踩了大坑——最致命的就是扔了宽甸六堡。
早在此前的万历十九年,李成梁就因弹劾罢官,在家闲了十年。
偏偏这十年成了努尔哈赤的 “黄金发育季”:辽东十年换 8 个统帅,边防越搞越松;而努尔哈赤趁机拿下海西女真、征服蒙古科尔沁等部,搞出八旗制度,地盘推到鸭绿江,还往辽南扩张。
等明朝发现辽东失控,只能请回 76 岁的李成梁救场。
可这十年间的辽东早已经是烂摊子:李家先在抗倭援朝里折了大批精锐,连家族核心军中代言人李如松都折了;而且因为将领侵占、矿监掠夺,屯田荒了、士兵跑了,辽东军马从全盛时的9万4千掉到不足7万,精壮还凑不齐2万。
76岁的老人面对这局面,属实有心无力,弃守宽甸六堡就是这时候的事。
客观说,李成梁弃堡也有自己的算盘:当时明军战力根本打不过女真,不如收缩力量等恢复了再反击。可他没琢磨透——朝廷能给他时间攒实力吗?努尔哈赤能等吗?他自己这把年纪还有时间吗?
显然都不能。说到底,还是人老了,没了当年的锐气,加上李家没人能接帅旗,只能退而求其次保实力。
宽甸六堡是战略命脉,不但卡住了女真扩张的通道,也是明朝战略缓冲带。结果这地一丢,努尔哈赤迅速打通和朝鲜的联系,拿下丹东、庄河等地,把辽南占了个遍,大批汉人成了女真的奴隶,种地又打仗。
明朝在辽东的处境,这下彻底没法看了。
![]()
1615 年,90 岁的 “大明辽东定海神针” 李成梁走了。
李成梁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一直夹着尾巴,连大气都不敢多喘。可李成梁一咽气,努尔哈赤直接开启 “狂飙模式”。
1583 年起兵时,他手里就只有 “十三副铠甲”,可到 1615 年这年,麾下兵马已暴涨到五六万,他的 “八旗制度” 把散装的女真部落拧成铁板一块,军民一体、战力拉满。眼看实力够了,他转头就以 “七大恨” 祭天,明晃晃要跟大明掰手腕了。
1616 年,他在赫图阿拉城建国 “大金”(后金),自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年号 “天命”—— 野心再也藏不住了。
1619 年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把明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明朝赔光了精锐,朝鲜被迫跟后金结盟,叶赫部也灭了,女真再也没人能跟后金抗衡。
当年抱着李成梁马腿求死的少年,最终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故事,不只是个人恩怨,更是 “战略误判” 的典型:他本来能把努尔哈赤掐死在摇篮里,却非要当当养寇自重的棋子留着。
而关于这一点,许多明朝官员也早看出来了。
宋一韩、熊廷弼多次弹劾他 “弃地以饵之”“保奏给官”,可朝廷没当回事。
![]()
1593 年,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之战大败九部联军,杀了四千人,缴了三千匹马、一千副铠甲。消息传到李成梁耳朵里,他会不会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抱着他马腿哭的少年?会不会惊觉,自己养的 “听话的狗”,早长成能吞了大明江山的狼?
李成梁到死都没看到努尔哈赤建后金,但他 “养寇自重” 的每一步,都给明朝挖好了坟墓。说到底,历史早把话放在这了:任何时候,都不要把狼错当成狗来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