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激昂热血,至今荡气回肠的抗战神曲
——超越党派的21首抗战歌曲(按创作时间排序)
整理:夔剑 2025年8月23日
以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21首国共两党、民主人士及人民群众广泛传唱的抗战歌曲,涵盖1927年-1945年的经典作品。这些歌曲是上千首抗战歌曲的缩影,超越了党派立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曾经沸腾热血,至今荡气回肠。
1、《黄埔军校校歌》第2版 1926年
![]()
陈祖康作词、林庆培谱曲。
黄埔军校先后使用了两版官方歌曲,分别为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戴季陶创作的《陆军军官学校校歌》,和1926年陈祖康作词、林庆培谱曲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第一版由于韵律和国共第一次分裂原因,传唱不多。第二版首先刊登于《黄埔日刊》,在军校内普及。1927年校庆三周年时,校方将第二版校歌刻碑立于校园。随黄埔军校发展壮大,并且大多学生在抗战前线部队担任中高级将领,而流传于抗战前方、后方。
2.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5月
![]()
传播: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迅速成为抗战精神象征,国共两党均用作动员歌曲。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 《五月的鲜花》 1935年12月
词:光未然 曲:阎述诗
“一二·九”运动街头合唱曲。呼吁团结抗日,学生与知识分子群体广泛传唱。
4. 《松花江上》1936年9月
词曲:张寒晖
西安事变前后唱遍大江南北。唱尽东北流亡同胞血泪,激起全国悲愤,周恩来称其为“一首真正唤醒国民的战歌”。
5、《救亡进行曲》 1936年12月
周钢鸣词、孙慎曲,上海救国会游行万人齐唱。
6. 《只怕不抵抗》 1937
词:麦新 曲:冼星海
儿童抗战宣传队走街串巷演唱,歌词通俗直白,妇孺皆能唱。
7、《毕业歌》(1937)
词:田汉 曲:聂耳
学生从军热潮主题曲,歌词“担负起天下兴亡”激励青年奔赴战场。
8、《救国军歌》1936年12月
词:塞克 曲:冼星海
口号:“枪口对外,齐步前进!” 国共军队均用作行军歌。
9、《大刀进行曲》(1937年7月
词曲:麦新
献给长城抗战中大刀队,国军第29军士兵率先高唱,后传遍前线。
10、《青年进行曲》 1937年8月
田汉词、冼星海曲,激励平津学生赴前线。
11. 《游击队歌》(1937年11月
词曲:贺绿汀
创作于山西八路军办事处,国共游击部队均爱唱,周恩来曾亲自指挥传唱。
12. 《长城谣》(1937)
词:潘孑农 曲:刘雪庵
国际传播:由华侨歌手周小燕传唱至欧美,成为海外华人募捐演出必唱曲。
13、《歌八百壮士》 1938年8月
词:桂涛声 曲:夏之秋
英雄礼赞:歌颂四行仓库国军第88师壮举,延安举办专题音乐会致敬。
14. 《在太行山上》 1938年7月
桂涛声词、冼星海曲,太行军民。
八路军、国军敌后部队均以此歌鼓舞士气,重庆合唱团曾演唱。
15、《黄河大合唱》(1939年4月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国共两党均公开演出,蒋介石听闻后赞“有气魄”,在国统区多次公演。
16. 《嘉陵江上》(1939)
词:端木蕻良 曲:贺绿汀
情感共鸣:知识分子与流亡民众含泪传唱,抒发收复故土之愿。
17. 《旗正飘飘》(1940)
词:韦瀚章 曲:黄自
场景:国军军官训练团必唱曲,周恩来在武汉抗战文艺集会中提议合唱此歌。
18. 《到敌人后方去》(1941)
词:启海 曲:冼星海
呼应国共共同的敌后游击战术,两地军民传唱度极高。
19. 《南泥湾》(1943)
词:贺敬之 曲:马可
统战意义:歌颂大生产运动,国统区报纸称赞“中共自力更生精神”。
20. 《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6月)
词:牧虹 曲:卢肃
1945年后响彻全国。跨党派应用:国共学生运动、工人集会均高唱此歌,传递统一战线理念。
21. 《民主建国进行曲》(1945)
词:公木 曲:郑律成
呼吁战后民主建国,民盟等民主党派集会时集体合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