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块压岁钱,存了16年,连新钞都换好了,就等哥哥回家。
![]()
这句话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酸“我家连红包皮都没见过”,有人哭“原来被拐走的那些年,弟弟一直在给哥哥攒零花钱”。
故事听着像童话,可它就发生在广东河源。
叶锐聪,2岁被抱走,20岁才踏进原本的家门。
弟弟当年才4岁,啥都不懂,却从第一笔压岁钱开始,把红包写上哥哥名字,塞进专属存折。
![]()
爷爷奶奶给的500、姑姑添的200、舅舅偷偷塞的1000……一笔笔记,一年年攒,攒到8万3千6百块。
去年春节,他特意跑银行换新钞,“得让哥哥摸到的第一张钱,是崭新的。
有人算过,平均一年五千,不算巨款,可对一个坚信“哥哥一定会回来”的小孩,这是把团圆当成存款期限的执念。
![]()
更戳人的是,弟弟练了半年书法,写了幅《兄弟情深》,拿了个青少年比赛二等奖。
落款处只写一句:送给我从未谋面的哥哥。
评委还以为题材虚构,直到母亲邓惠东把直播镜头对准家里那面“寻人墙”,19年的车票、寻人启事、弟弟的账本,一张张铺过去,评委当场泪目。
现在叶锐聪回来了,家里却没人急着让他“懂事”。
![]()
父亲先给他开了个教育基金,姐姐到处打听电商运营课,说“哥先学着,不急挣钱”。
母亲把直播从日播改成周播,空出晚上陪儿子烤饼干——第一次亲子烘焙,叶锐聪把曲奇烤成炭,弟弟拿毛笔在炭饼上写“平安”,说“哥,这叫炭安,寓意好”。
当地妇联找上门,想请全家拍防拐宣传片。
母亲只提一个要求:得让弟弟把账本拿手上,让天下父母看看,孩子不是“忘了”,他们一直在等。
![]()
下周就是叶锐聪20岁生日,志愿者、警察、烘焙课老师都在邀请名单里。
弟弟偷偷准备了个红包,里面不是钱,是存折密码——“哥,以后压岁钱你管我。
故事讲到这儿,有人感叹“血缘真神奇”,也有人撇嘴“摆拍吧”。
![]()
可账本上的钢笔字一年年变粗,银行流水一条条变长,那些痕迹骗不了人。
失散家庭的痛,外人只能瞄一眼,真正缝合伤口的,是这种“我替你活着”的笨办法。
如果你也替谁守着一份“没到期”的念想,不妨在评论区丢一句“我还在等”。
说不定哪天,对方就刷到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