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阿姨今年58岁,前些日子在医院里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手术后,她听说“癌细胞最爱糖”,为了“饿死”癌细胞,干脆家里饭桌上的水果、白米饭、甚至半个甜瓜都不敢多吃。看到别人加点肉丝,她也直摆手,坚信“不能给癌细胞添燃料”。
可过了一阵子,黄阿姨却越来越瘦弱,整个人没有力气,家人担心得要命。到底,癌细胞到底喜欢什么,“糖”是元凶,还是“蛋白质”才是幕后推手?医学研究的答案,其实出乎很多人意料。脱离迷信和误区,每一个关心健康的你,都应该认真了解背后的真相。
![]()
“癌细胞最怕饿”?“断糖疗法”靠谱吗?为什么医生反而不建议极端控糖甚至控蛋白?是时候把误解拉到阳光下,说清楚真正的科学共识。
癌症,人人谈之色变,但关乎“吃什么能养癌”,你真的知道它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吗?相信我,看完今天的科普,或许你会有全新的健康认知。
癌细胞的“口味”之谜:爱“糖”还是“蛋白质”?
许多人都听过那个“断糖饿死癌细胞”的传言,但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及数项国际肿瘤学研究早已给出了明确答案:癌细胞对糖类和蛋白质都需要,但在多数环境下,对蛋白质分解产物——尤其是谷氨酰胺等氨基酸的依赖性更强。
![]()
糖类的角色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利用糖(葡萄糖)作为“燃料”。尤其肿瘤生长快速,需要大量能量,摄入的糖分代谢速度确实很快。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比正常组织多约10-20倍,但这并不意味着“断糖”就能让肿瘤饿死。
因为正常免疫细胞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同样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供应。如果盲目控糖,不仅不能“饿死”癌细胞,反而会让人体免疫力下降,变得更容易被癌症反扑。
蛋白质的秘密
蛋白质是细胞修复和新生的“砖瓦”,正常与癌细胞都离不开它。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部分癌细胞在糖分有限、环境恶劣时,会“学会”直接分解蛋白质,摄取其中的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酰胺),用来维持自身生长、甚至逃避免疫攻击。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会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反倒让癌细胞更容易扩散。
![]()
权威案例显示,盲目长期断糖、断蛋白饮食,在1-3个月内导致体重显著下降(平均减少8-15%),同时患者感染率、病情恶化风险增加38.2%。医学共识明确反对极端饭桌禁令,强调均衡摄入、保证身体抗癌底气,才是正道。
饮食误区的负面后果:不仅没饿死癌细胞,反增复发风险
癌症患者或家属常常走进“什么都不敢吃”的死胡同,结果正好被癌细胞和疾病“钻了空子”。
一、免疫力塌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清除动力不足,医生监测数据显示,术后半年极端控糖控蛋白患者感染并发症风险上升46.3%。
二、体质流失,恢复期延长合理营养是恢复元气的基础。实验数据显示,重度限制饮食者,不仅体重骤降,心肺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分数比均衡饮食组低出12-23分。
![]()
三、心理折磨,心情低落加重病情调查发现,长时间过度忌口,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与抑郁情绪,反使病情波动,治愈信心下降(心理健康指数低于正常人群24%)。
权威指导共识认为,癌症患者的饮食更应该注重“保障基本营养、适度限制高脂高糖加工食品,减少致癌食物摄入”,把营养搭配和心态调适摆在首位。
科学合理的抗癌饮食建议:这样吃更安全、更有效
回归到科学角度,癌症患者及康复群体的饮食建议可以归纳为:
保障营养均衡,适当优选高质蛋白与复合碳水合理分配主食、蔬菜、水果和蛋白质来源,如瘦肉、豆制品、鱼类、鸡蛋等,新鲜绿色蔬菜每天至少300克,高蛋白食物每日60-100克(依身体状况,由营养师评估)。
![]()
严控致癌食品,减少高温煎炸、腌制和烟熏类食品摄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覆盖人群超过10万例)显示,长期高油高温、腌制食品摄入者肿瘤患病概率上升23.6%,应限制。
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有助对抗癌细胞扩散中华医学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保持积极心态,配合专业治疗,保持健康体重良好的心态与规范治疗方案同等重要,平均提升生存期12-30个月。体重管理应避免暴降或暴升,以每月减少不超过2公斤为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