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北方的朋友可能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这雨,怎么还没完没了?
从夏天一路下到秋天,本该秋高气爽的华北、黄淮,反而阴雨连绵。西安城墙长出青苔,黄河秋季出现洪水,北方人都在问:“我们这是悄悄‘南方化’了吗?”
![]()
而与此同时,南方的小伙伴却在10月频频遭遇高温,不少地方刷新最晚高温日纪录,仿佛还在过夏天。
中国降雨带难道真的北移了?这背后,是一个名叫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的天气系统在“强势控场”。
![]()
天气“倒挂”:北方淋雨,南方暴晒。
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入秋以来,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持续偏多,出现了 “历史罕见的连阴雨” 。
具体有多反常?水利部透露:8月下旬以来,全国已有13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黄河支流渭河出现编号洪水,汉江更是出现了6次编号洪水。
而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和华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气温异常偏高,高温日数打破历史纪录。上海、杭州、长沙等地在10月还体验着“盛夏余温”。
这种“北涝南热”的格局,并不仅仅是今年一时的异常。章大全首席预报员指出:最近十多年,我国东部汛期多雨带已经明显北移,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等地。
![]()
幕后“推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霸屏”。
这一切的根源,都指向一个关键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天气导演”,它在哪里,哪里就晴朗少雨;它的边缘在哪里,哪里就容易下雨。
![]()
今年,这位“导演”异常强势:
位置偏北,它的脊线,可以理解为它的“中心线”比往年更靠北,这就把主雨带推到了北方;强度超强,它本身强度大,能引导更多暖湿气流北上,西伸明显,它的西伸脊点偏西,影响范围更广。
于是,强大的副高西侧和北侧,就成了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锋的“主战场”,雨水源源不断。而在副高主体控制的江南、华南,则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导致晴空万里,太阳辐射更强,出现“热上加热”的效果。
![]()
未来趋势:雨带北移是否成为常态?
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专家分析,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雨带的位置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而夏季风的强弱,又受到太平洋、大西洋等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一种以几十年为周期的自然波动)的影响。
简单来说,我们可能正处在这样一个“雨带偏北”的气候周期里。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北方汛期降雨偏多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出现。
![]()
未来十天天气展望:南北格局持续。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未来十天,这种“北雨南凉”的格局还将持续:
降雨方面:西南地区、华南、江南及青藏高原东部等地雨水仍较多,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
气温方面:内蒙古、东北、华南、江南东部等地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1-3℃,而新疆、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则会偏高。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青藏高原东部将有持续雨雪天气,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大暴雪。
![]()
从夏季北方的“异常少雨”到秋季的“降雨频繁”,从南方10月的“罕见高温”到随后的“气温偏低”,我们正在亲历气候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西太副高”的异常活动,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天气反应。而在这背后,是更大的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系统年代际波动的深远影响。
面对似乎“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气,我们能做的是更加关注预报预警,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毕竟,是风、是雨、是副高,也是我们与自然相处的一堂长期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