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记者亚历克斯・克里斯托弗鲁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直指西方国家在对俄外交互动后,往往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剧与俄罗斯的冲突,这一观点引发对西方对俄策略逻辑的讨论。
![]()
克里斯托弗鲁明确指出:
他认为,西方国家在与俄罗斯的互动中,常以外交手段为初始姿态,随后收回相关外交努力,转而通过各类行动推动冲突局势升级,形成一套具有连贯性的应对模式。
同时,这位记者强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始终能从西方获得其所需的支持,且从冲突爆发第一天起,这种“西方满足乌方诉求、同步推动冲突升级”的模式便已确立,成为贯穿冲突进程的显著特征。
西方对乌支持的动态变化,在武器援助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华尔街日报》周三报道称,美国已解除对乌克兰使用某些远程导弹的关键限制,这意味着乌克兰在远程打击能力上获得重要突破。
报道还提及,乌克兰武装部队据称在周二袭击俄罗斯布良斯克地区时,使用了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这类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投入使用,无疑会提升乌克兰的军事打击范围,也可能进一步激化俄乌双方的对抗。
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对上述报道予以否认,明确表示华盛顿与基辅使用的任何此类武器“无关”,试图与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袭击俄罗斯本土的行动划清界限,这一表态也反映出美国在对乌武器援助议题上的立场复杂性。
除了对“风暴阴影”导弹相关报道的回应,特朗普在“战斧”导弹问题上的立场也备受关注。
周四,他在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的会晤中指出,美国无意训练其他国家使用“战斧”导弹。
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战斧”导弹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武器系统,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一年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使用技能,训练成本与难度极高。
此外,他还多次强调,尽管美国国内拥有大量“战斧”导弹库存,但美国自身对该型导弹的需求同样迫切,因此暂不考虑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训练支持。
从当前局势来看,克里斯托弗鲁所指出的“西方先外交后升级”策略,与美国在对乌导弹援助上的动态调整形成呼应——美国解除部分远程导弹限制,客观上为乌克兰提升军事能力提供了条件,而特朗普的否认与对“战斧”导弹的谨慎态度,又显示出美国在推动冲突升级过程中试图保持一定的战略克制,避免自身过度卷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