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原创 王维胜 临夏文艺 2025年08月25日 11:07 甘肃
王竑写给李侃的七律诗句解析
王维胜
“久违丰度思悬悬,极目金台路几千。
姻叙葭莩敦至契,官职琐闼忆当年。
清名藉藉随时在,尺素劳劳托雁传。
嗟我迂疏何足齿,芦盐甘分老林泉。”
这是王竑写给李侃的一首七律诗,常见典籍如《王竑集》《明诗综》等中未载此诗,现有文献中也暂未收录。
我们知道,王竑诗文在流传过程中部分失传或者大部失传。我在阅读《王竑致太仆寺丞李侃函》一文时,读到了这首诗。王竑和李侃两人相差七岁,都是正统年间考中的进士。
王竑是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李侃是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王竑考中进士后由于父母先后去世,一直丁忧在家,八年后才被授职为户科给事中。而李侃当年考中进士,当年被授予户科给事中。王竑就职户部时,李侃在户科给事中的岗位上工作三年了。两人既是同僚,又是儿女亲家。王竑之女嫁与李侃之子,王李形成姻亲纽带,王竑在《送李都阃希正北征序》中明确提及姻家之子。
他们有着相同的性格。
一个性格刚烈,一个性情刚直。
![]()
李侃李侃(1407-1485),字希正,东安人(现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正统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官至右佥都御史,这个职务相当于中纪委派到各省的巡视组组长。李侃为人刚直,为官能整顿风纪,深得军民之心。景帝监国期间,瓦剌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有人想焚烧掉城外的马草。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敛,给百姓造成灾难,得到景帝的赞许。天顺元年(1457年)李侃改任太常寺丞,进升为太仆寺卿。第二年重设山西巡抚,升李侃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该职。天顺六年(1462年),李侃奉命考察属吏,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他顺便说道:“那些年龄与臣相当,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臣都把他们罢免了,臣也请求罢免。”诏令不许。李侃性格刚直,力整风纪,贪赃者因此敛迹。同年冬,他因母亲去世回家,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守孝期满后,他不再出来为官,家居十余年后去世。
![]()
王竑和李侃这两位儿女亲家,有一段合作共事的史实。
景泰元年(1450),瓦剌首领也先率部兵临北京,北京保卫战打响。王竑和李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于谦委派,共同守卫德胜门,抵御瓦剌进攻。德胜门作为北京城的重要门户之一,在保卫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于谦认为,如果示弱于敌,将会使敌人更加嚣张,因此他主张背城决战,将22万大军列阵京城9门之外,并以重兵设伏于德胜门,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想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王竑和李侃在德胜门的防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合作不仅保障了德胜门的安全,也为整个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明景泰年间,王竑以都御史身份督漕,与总兵官协理漕务,同驻山阳(今淮安),开创了文武二院并设的制度。这一时期是明代漕运管理体系的重要转型阶段,为后续治理奠定了基础。作为文臣督漕的代表人物,王竑的主要职责包括协调漕运事务、监管粮船通行及河道维护。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漕运总兵官徐恭奏请修移临清闸,提出“浚深三尺六寸,增广三尺”的具体工程方案,获朝廷批准实施。漕运治理的核心在于保障运道畅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明英宗天顺六年(1461年),王竑和李侃联名奏请疏通河道,提出了开挖新渠、改建闸坝、设立漕运总督署等建议。二人合作的事迹,淹没在《明史·王竑传》及李侃《退庵笔记》等诗作文本的只言片语中,挖掘确要费点心思的。
![]()
王竑的这首七律诗,出现在他给李侃的信函中,没有标题。它通过深沉的空间阻隔感与时间追忆,营造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与仕途往事的复杂情怀。
![]()
王竑行书教言帖册页,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诗,并逐句解析:
首句“久违丰度思悬悬”。丰度这个词,在古诗中常用,指优美的举止神态,说的是李侃的风采气度。思悬悬,以叠词强化思念之绵长。整句传递久别后对故人雍容气度的怀念,隐含对往昔交游场景的追忆。第二句“极目金台路几千”暗喻着现实阻隔与功业难成的怅惘。“金台” 典出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故事,喻指政治中心或理想仕途。“路几千”,说的是空间距离的渺远。第三句“姻叙葭莩敦至契”,直接点明了世家联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葭莩” 原指芦苇薄膜,喻疏远亲缘,此处反用,强调姻亲关系的深厚(敦至契)。第四句“官职琐闼忆当年”此句直抒对往昔共事岁月的追忆,隐含对官场浮沉的感慨。“琐闼 ”指宫门或官署,代指仕宦生涯。这前四句表达了双重怀旧,既怀人,丰度思悬悬,亦怀己,官职忆当年。映射王竑对知交与功业的双重珍视。这四句以简练笔触浓缩了王竑的情感,对知交的眷恋、对功业的回望、对世事的慨叹,形成跨时空共鸣。
![]()
“清名藉藉随时在,尺素劳劳托雁传。嗟我迂疏何足齿,芦盐甘分老林泉。”这后四句,通过“清名藉藉”和“尺素托雁”,表达诗人对名誉与情谊的珍视。而后两句“嗟我迂疏”“甘分老林泉”则转为自谦与归隐之志,暗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山林田园的心境。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内心的仕隐矛盾复杂心情,诗人虽然怀有“清名”,却自称“迂疏”,甘愿终老林泉。明代中后期政治环境复杂,文人常以归隐表达对现实的疏离,如明朝诗人林环《题友城西读书处》诗中,就有“杜门谢尘喧,岂学隐者流”的诗句,反映古代文人的孤高姿态和在功名与隐逸间的典型矛盾。这首诗既写友情维系之艰,也暗示诗人身处江湖之远的孤独和离愁,全诗以以简练语言浓缩了传统士人的精神困境与解脱之道,用谦退成全生命的本真。这首诗在当下,仍具启示作用。名誉终随时代流转,而心灵的安宁源于对本性的忠诚。
2025年8月23日星期六
![]()
作者简介: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协理事、临夏州作协主席。第九届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主笔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花儿临夏四卷本》《临夏美食河州味道》等;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
申 明本公众号为公益传播文艺动态、展示文艺风采、交流文艺精品、繁荣文艺事业。 插图来源于作者投稿或下载于网络,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联系我们。
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公众号编 辑:葛学忠 马 岚投稿邮箱: lxzwlgzh@163.com联系方式:0930-622505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